倦夜思重阁,曙登兴悠哉。
殿古木亦老,江阔眼逾开。
宿雨风前落,幽云镜里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清晨登临邻宫钟阁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倦夜思重阁”,透露出诗人经过一夜的沉思,此刻正站在一座重阁之上,眺望远方,内心充满了一种淡淡的疲惫与深沉的思考。接着,“曙登兴悠哉”则展现了诗人清晨登高时的愉悦心情,黎明的曙光给予他一种新的活力和希望。
“殿古木亦老,江阔眼逾开”两句,通过古老的宫殿与周围的树木、宽阔的江面形成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树木的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视野的开阔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宽广。
“宿雨风前落,幽云镜里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雨水在风中飘落,云朵仿佛在镜子中显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高怀无一欠,客底悲徘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使是在客居他乡,也能保持高远的胸怀,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这里的“高怀”既是对自身心境的描述,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书空复长啸,乌雀莫相猜”则是诗人情感的释放。他以“书空”(即在空中书写)的动作表达内心的思绪,同时发出一声长啸,似乎在向天地间的一切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又提醒乌雀不要误解他的意图,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理的画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以及自我修养的独特感悟。
天惜中秋,三夜淡云,占得今宵明月。
孟陬岁好,金风气爽,清时挺生贤哲。
相门出相,算钟庆、自应累叶。
乍归来,暂燕处,共仰赤松高辙。想人生、会须自悦。
浮云事,笑里尊前休说。
旧有衮衣,公归未晚,千岁盛明时节。
命圭相印,看重赏、晋公勋业。
济生灵,共富寿,海山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