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楚尾将三载,芡觜梨腮又一秋。
《南康食芡梨》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南 康 食 芡 梨 宋 /陈 宓 吴 头 楚 尾 将 三 载 ,芡 觜 梨 腮 又 一 秋 。岂 为 鲈 鱼 觅 归 去 ,在 家 饮 水 百 无 忧 。
- 注释
- 吴头楚尾: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吴国和楚国的边界附近。
三载:三年。
芡觜梨腮:形容秋天果实累累的样子,芡实像人的嘴唇,梨子像少女的脸颊。
鲈鱼:古代文人常以鲈鱼代表思乡之情。
饮水:借指日常生活,简单的生活。
无忧:没有忧虑。
- 翻译
- 在吴地和楚地的交界处已经度过三年,今年又是芡实果实成熟、梨子脸颊般的秋季。
我并非仅仅为了鲈鱼的美味而选择回归,因为在家中即使只是喝水,也感到没有丝毫忧虑。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的《南康食芡梨》。诗中,诗人以“吴头楚尾”形容南康地理位置,暗示其位于长江下游和湘江上游之间,寓言自己在此地已经生活了三年。接着,他用“芡觜梨腮”形象地描述了当地的食物特色,芡实如少女的嘴唇般鲜嫩,梨子则似脸颊般甜美,展现了南康的风土人情。
“岂为鲈鱼觅归去”引用了晋代张翰的典故,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而辞官归乡,这里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并非单纯为了鲈鱼这样的美食而离开家乡,而是有更深的情感寄托。最后,“在家饮水百无忧”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外,心中仍挂念着那份宁静与安逸。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南康的物产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