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释今无的《辽海舟中》组诗之二十二,通过简短的四句,展现了诗人对“知己”这一概念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首句“君莫谈知己”,诗人直接告诫他人,不要轻易谈论“知己”这个话题。这里的“知己”,通常指的是在人生旅途中能够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朋友或伴侣。诗人之所以如此告诫,可能是因为他对于“知己”的价值和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或是对现实中“知己”关系的复杂性有所洞察。
第二句“我厌闻此言”,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对于“知己”的话题感到厌倦。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可能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在诗人看来,“知己”虽为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难以实现,因此成为了一种难以触及的奢望,甚至可能带来失望和痛苦。
接下来的两句“最薄大梁客,欲报信陵恩”,则通过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引用了战国时期的故事:信陵君(魏无忌)是著名的贤王,曾礼贤下士,结交了许多英雄豪杰。其中,朱亥便是著名的“大梁客”,他因感激信陵君的知遇之恩,而愿意为其赴汤蹈火。然而,诗人在此处却以“最薄”来形容“大梁客”,暗示了即便是被传颂的“知己”故事,也可能存在表面的恩情与实际的薄情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知己”关系中可能出现的虚伪和功利性的批判,以及对真正友情的渴望与质疑。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知己”这一概念的复杂情感,还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对社会人际关系中的虚伪与真实、理想与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远,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
无荣无辱无咎。
砥柱峰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
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旁绝依附。
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
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捲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
神禹无治法,计穷赖天助。
铲除昆崙山,绝河之来路。
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声声慢.七夕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
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
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
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
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
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
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
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