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屈平,欲来莫赴。我至是邦,妙莫能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楚屈(chǔ qū)的意思:指楚国的屈原被流放或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情况。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高阳(gāo yá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风貌高尚,品德高洁。
冱寒(hù hán)的意思:寒冷的冬天。
金玉(jīn yù)的意思:金玉是指珍贵的金子和玉石,比喻非常珍贵的人或物。
克寿(kè shòu)的意思:延长寿命,延续生命。
历年(lì nián)的意思:历年指历经多年,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
默契(mò qì)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在行动、思想或感情上的默契和谐。
凝聚(níng jù)的意思:聚集在一起,形成团结的力量。
韶頀(sháo hù)的意思: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市朝(shì cháo)的意思:指朝廷政府、官府。也用来形容执政者的统治。
熟路(shú lù)的意思:指熟悉的道路,比喻做某事经验丰富,技能纯熟。
温厚(wēn hòu)的意思:形容人性情温和、和蔼可亲。
悟道(wù dào)的意思:指达到了对宇宙、人生、道德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认识和领悟。
遐年(xiá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年代久远。
嘘呵(xū hē)的意思:表示制止或警告别人不要继续说话或行动。
与天(yǔ tiān)的意思:与天指与天地自然相通、与天和谐共处。
憎妒(zēng dù)的意思:憎恨和嫉妒。形容心胸狭窄,嫉妒心强。
至清(zhì qīng)的意思:非常清澈、纯洁
至和(zhì hé)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没有矛盾或争执。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醉乡十二首》中的第十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春日景象,充满了温暖、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首句“大哉春宇,温厚凝聚”开篇即赞美春天宇宙的广阔与温暖,万物在春的滋养下凝聚生长。接着,“靡有冱寒,暖于吹煦”进一步描述了春天的温暖,没有严寒的侵袭,如同春风拂面般舒适宜人。接下来的“厥俗孔洽,恬无憎妒”则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赞美,人们相处融洽,没有嫉妒之心,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围。
“高阳之徒,历年熟路”借用了古代帝王高阳氏的典故,暗示了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惟楚屈平,欲来莫赴”则提到了楚国诗人屈原,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对于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之意。
“我至是邦,妙莫能喻”点明了诗人到达的地方,这里的美妙难以言喻,暗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深喜爱与向往。接下来的“至和滋形,神与天遇”进一步强调了和谐与自然的融合,仿佛与天地间的一切都产生了共鸣。
“载朗笑咏,金玉韶頀”描绘了诗人在这里的生活状态,他快乐地笑语欢歌,仿佛与金玉般的音乐共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最后,“至清之气,嘘呵风露”则形容了空气的清新,如同轻轻吹过的风露,给人以清凉与舒适的感受。
“喜若悟道,默契玄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对宇宙奥秘的领悟,与自然界的微妙之处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陋彼市朝,喧隘弗寤”则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忙碌,诗人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愿我遐年,克寿厥寓”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余生,享受长寿与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内心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高望洛城作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
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葱茏瑶台榭,?窱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
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
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
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
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
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
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
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
斋时不乞食,定应空漱口。
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
重别薛华
明月沈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新晴
夏夜新晴星校少,雨收残水入天河。
檐前熟著衣裳坐,风冷浑无扑火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