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观 南 北 朝 吟 宋 /邵 雍 方 其 天 下 分 南 北 ,聘 使 何 尝 绝 往 还 。偏 霸 尚 存 前 典 宪 ,小 康 犹 带 旧 腥 膻 。洛 阳 雅 望 称 崔 浩 ,江 表 奇 才 服 谢 安 。二 百 四 年 能 并 辔 ,谩 将 夷 虏 互 为 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并辔(bìng pèi)的意思:两匹马并排行走,形容同心协力,齐心合力。
典宪(diǎn xiàn)的意思:指国家的法律和宪法。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江表(jiāng biǎo)的意思:指江河之外,即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偏霸(piān bà)的意思:指人偏袒一方,不公正对待他人。
聘使(pìn shǐ)的意思:雇佣、聘请
奇才(qí cái)的意思:指才能出众、非凡的人。
前典(qián diǎn)的意思:指过去的典章制度或者法律条文。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往还(wǎng huán)的意思:来回走动;往返移动。
为言(wéi yán)的意思:为别人说话或发表意见。
小康(xiǎo kāng)的意思:小康指生活富裕、安定的状态。
腥膻(xīng shān)的意思:形容气味刺鼻、令人不快。
雅望(yǎ wàng)的意思:指人的风度和仪表端庄大方。
- 注释
- 方其:当……的时候。
聘使:使者。
绝往还:断绝往来。
偏霸:地方割据势力。
前典宪:先前的典章制度。
小康:相对和平的社会状态。
旧腥膻:过去的污浊风气。
雅望:高尚的声望。
崔浩: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江表:江南地区。
谢安:东晋时期的名臣。
二百四年:大约两百年。
并辔:一同驾车。
夷虏:异族。
互为言:相互谈论。
- 翻译
- 当天下分裂为南北时,使者仍然频繁往来。
尽管偏霸一方,但仍遵循先前的法度;虽然生活相对安定,但仍残留着旧时的污秽气息。
洛阳的名士以崔浩为代表,南方的杰出人才则以谢安为楷模。
历经二百四十年,他们能一同驾车出行,却只是空谈着与异族交往的话语。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观南北朝吟》。诗中以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分裂与交融。首句“方其天下分南北”,描绘了当时中国南北对峙的局面;“聘使何尝绝往还”则反映出尽管政权割据,但使者交流并未中断,显示出一定的外交活动。
接下来,“偏霸尚存前典宪,小康犹带旧腥膻”两句,暗示了即使在局部霸权下,前朝的制度和传统仍有影响,但同时北方政权的残暴气息仍然存在。诗人以崔浩和谢安两位历史人物为例,崔浩是北魏时期的名臣,谢安则是东晋的宰相,他们分别代表了南北的智谋与才能:“洛阳雅望称崔浩,江表奇才服谢安”。
最后,“二百四年能并辔,谩将夷虏互为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南北朝长期分裂的感慨,虽然他们同处一地,却如同陌路,只能相互指责而非合作。“二百四年”强调了分裂时间之长,“并辔”象征着统一的愿望,“夷虏互为言”则揭示了民族间的隔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对比,寓含了对南北朝分裂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由朝天岩东行磴道曲折山腰为扶啸台遂登屏风岩巅坐玉皇阁眺西江
幸得驻曦轩,复此穷元化。
诸峰相犄角,一雄独称霸。
攀林宿鸟惊,引蔓藏蛇怕。
峰颓欲碍行,径窄才容跨。
夤缘入深壁,撑空得广榭。
八九丈欹侧,万千象吞泻。
山果剥猿猱,林花集兰麝。
沾衣空翠润,过涧飞泉射。
俯际苍雾濛,仰觑青天罅。
尽涤俗士襟,言登招提舍。
极目海云微,匝岸风樯卸。
万顷碧流澄,一线银潮砑。
峰峦分向背,原隰错耕稼。
人稀午钟静,幡动石坛亚。
茶烟画漏移,清籁松阴乍。
若为挈偏提,花茵聊可藉。
古华以桃核石索题石为阮湘圃封公所贻
窃而食之方朔桃,桃核纷向云中抛。
铿然堕地化为石,淮上仙翁初拾得。
传观一座人咸惊,无人识是衡星精。
小石果蓏艮取义,石不能言以形示。
磊落中含玉液温,仙翁宝更逾瑶琨。
何时莹然入君手,好向西池奉阿母。
君先绘有丹荔图,合成双璧图不孤。
只恐骊龙夜破梦,错认遗珠爪攫弄。
题笺我亦思好春,桃叶桃根半化尘。
幻想此核种傥活,劳君咒以生花笔。
丁家山
连冈如群龙,一气陡入水。
饮湖湖不乾,忽又昂首起。
远望既耸峭,近睇亦秀美。
虽临一角湖,尘喧不谋耳。
登高望平田,傍水成疆理。
远林露茅屋,时来荷锄子。
奇石森绿蕉,更列床与几。
何当一曲琴,坐待月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