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知必陷,所苦吾主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向(běi xiàng)的意思:向北方前进,表示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追求进步。
秕政(bǐ zhèng)的意思:指掌握政权的人滥用职权,为个人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
蕃孰(fān shú)的意思:蕃孰指的是人口繁盛、人丁兴旺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繁荣昌盛。
不从(bù cóng)的意思:不顺从、不听从、不遵守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奉上(fèng shàng)的意思:恭敬地呈上或奉献出
畿辅(jī fǔ)的意思:指国都和辅佐国君的地方,也泛指国家的核心地区。
京城(jīng chéng)的意思:指北京,中国的首都。
井底(jǐng dǐ)的意思:指人境地低微,生活贫困,无法自拔。
李子(lǐ zǐ)的意思:指人们常见的李子果实,用来比喻事物的本质或实质。
秦晋(qín jìn)的意思:指秦国和晋国,也泛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
逡巡(qūn xún)的意思: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入井(rù jǐng)的意思:指人或物进入井中,比喻陷入困境或险境。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徒手(tú shǒu)的意思:指不借助任何工具或器械,仅凭双手进行某种活动或战斗。
无异(wú yì)的意思:没有区别;没有差异
下诏(xià zhào)的意思:指皇帝发布诏令,下达命令。
向下(xiàng xià)的意思:指向下、朝下的方向。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燕齐(yàn qí)的意思:指两个国家或地区相邻或接壤的情况。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诏旨(zhào zhǐ)的意思:指皇帝的命令和旨意。
诸蕃(zhū fān)的意思:指各种不同的国家、民族。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郑孝胥所作的《感愤诗四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国家危亡的深深忧虑和对朝廷无力自救的感慨。诗中以京城陷落为背景,写出了君主的困境和臣民的无奈。
"京城知必陷,所苦吾主耳",诗人首先揭示了京城即将沦陷的严峻形势,着重强调了这对君主的打击。"黑衣缚绔褶,无异逃李子",形象地描绘了在混乱中,君主可能被迫逃离的狼狈情景,暗示了统治者的无能。
"当时设有人,奉上匿乡里",诗人设想如果有人能保护君主,将其隐藏起来,或许能避免更大的灾难。然而,"逡巡稍南趋,北向下诏旨",描述了君主最终还是被迫南逃,接受不利的诏令,显示出局势的无可挽回。
"遂兴燕齐甲,自剪畿辅匪",这里的"燕齐甲"可能象征各地的军事力量,但这些力量未能有效抵抗,反而加剧了京城周边的动荡。"秕政悉可理",暗指腐败的政治制度是导致危机的原因。
"徒手援天下,宁用折一矢",诗人批评了朝廷空有号召力却无法凭借实力解决问题,讽刺其无能。最后两句"吁嗟失此会,秦晋入井底",以秦晋之国陷入绝境的典故,悲叹国家命运的悲惨,表达了深深的哀叹和对未来的绝望。
整首诗情感沉痛,语言凝练,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