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长恨(cháng hèn)的意思:长时间的怨恨。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情恋(qíng liàn)的意思:
眷恋之情。 汉 蔡琰 《悲愤诗》:“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復交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汉武帝 乳母尝於外犯事……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悽然愍之。”
随流(suí liú)的意思:跟随主流或大众的思想、行为或潮流。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转入(zhuǎn rù)的意思:从一个状态或领域转移到另一个状态或领域。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流水无情(liú shuǐ wú qíng)的意思:形容事物自然而然地按照规律进行,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探讨了“见”与“非见”的关系,以及“可还者”与“不汝还者”的哲学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落华”与“流水”作为意象,寓意着世间万物的流转与变化。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句话首先提出了一种对“见”的反思,即当我们认为自己在“见”时,实际上可能并未真正触及事物的本质或真相。这里的“见”不仅仅指视觉上的观察,更包含了认知、理解乃至心灵的感受。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进一步阐述了“见”的局限性,指出即使我们自以为在“见”,实际上也无法完全把握事物的全貌,因为“见”总是与“非见”并存,无法完全涵盖所有层面。
“落华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华。”这两句通过“落花”与“流水”的互动,描绘了一幅自然界中生命与时间流逝的画面。落花有意地追随流水,象征着生命的追求与渴望;而流水则似乎对落花的情感无动于衷,象征着自然规律的无情与不变。这一对比,揭示了生命与宇宙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这句话强调了世间万物的暂时性和变化性,暗示了所有可以回归或改变的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自我(“汝”),强调了变化与无常。
“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指出那些不可回归或改变的,正是非自我所构成的世界。这句诗深化了前一句的思考,强调了自我与外界之间的界限与联系。
最后,“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借用杜甫《曲江二首》中的诗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虽然看似消失,但其实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世间,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自然意象,探讨了“见”与“非见”、“可还者”与“不汝还者”的关系,以及生命、时间与自我之间的复杂互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深刻的洞察与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书台
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
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长沙陪裴大夫登北楼
岩嶂随高步,琴尊奉胜游。
金风吹绿簟,湘水入朱楼。
朗抱云开月,高情鹤见秋。
登临多暇日,非为赋消忧。
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举所职称霍山多虎每岁采茶为患择肉于人至春常修陷阱数十所勒猎者采其皮睛余悉除罢之是岁虎不复为害至余去郡三载
匪将履尾求兢惕,那效探雏所患争。
当路绝群尝诫暴,为猫驱狝亦先迎。
每推至化宣余力,岂用潜机害尔生。
休逐豺狼止贪戾,好为仁兽答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