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词》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明君词》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张正见所作,通过对“寒树”、“胡尘”、“霜楼”、“汉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边塞与宫廷交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深切忧虑。
首句“寒树暗胡尘”,以“寒树”象征边疆的萧瑟与冷清,“暗胡尘”则暗示边关战事频仍,烽烟四起,一片阴霾。树木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凄凉,而胡尘则代表了外族的侵扰和战争的阴影,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边境景象。
次句“霜楼明汉月”,转而描绘宫廷之景,通过“霜楼”与“汉月”的对比,展现了一种静谧与光明的反差。霜楼可能是指宫殿中的建筑,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庄严,而“汉月”则象征着汉朝的辉煌与和平,月光洒在霜楼之上,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明亮而宁静。这一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安宁,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接下来的“泪染上春衣”,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春衣本应是温暖与生机的象征,但诗人的泪水却染湿了它,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因国家动荡而产生的悲伤与无奈,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泪水与春衣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深刻。
最后一句“忧变华年发”,将诗人的忧虑之情推向高潮。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的青春也在忧虑中悄然逝去,这里的“华年”不仅指时间的流逝,更包含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这句话通过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变化的描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综上所述,《明君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动荡时的忧虑与悲痛,以及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