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敕差权院事,筠庵身是住庵僧。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答 陆 务 观 佛 祖 道 院 之 戏 宋 /杨 万 里 老 禅 分 得 破 丛 林 ,薄 供 微 斋 也 不 曾 。道 院 敕 差 权 院 事 ,筠 庵 身 是 住 庵 僧 。人 间 赤 日 方 如 火 ,松 下 清 风 独 似 冰 。别 有 暮 春 沂 水 在 ,为 君 一 滴 洒 千 灯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曾(bù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赤日(chì rì)的意思:指炎热的夏日,太阳照射得非常猛烈。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分得(fēn de)的意思: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或规则进行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份额。
筠庵(yún ān)的意思:筠庵指竹子和屋子,代表了一个清静、安宁的居所。
暮春(mù chūn)的意思:指春季接近尾声的时期。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松下(sōng xià)的意思:指高山巍峨,林木茂盛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学术发达的地方。
一滴(yī dī)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几乎没有。
- 注释
- 丛林:佛教术语,指僧侣团体或寺庙。
薄供:简单的供给。
微斋:少量的斋饭。
道院:指有官方认可的宗教机构。
权院事:暂时负责寺院事务。
筠庵:竹林中的小庙,可能指代僧人的居所。
住庵僧:长期居住在庵中的僧人。
人间赤日:比喻世间的纷扰和炎热。
松下清风:象征清凉与超脱。
独似冰:形容清风的冷冽。
暮春:春季末期。
沂水:古代河流名,这里可能象征着圣洁的水源或愿望。
洒千灯:洒水祈福,比喻广布恩泽。
- 翻译
- 老禅师洞察了丛林的规则,即使简陋的斋食也未曾嫌弃。
他作为道院的临时负责人,虽然身居筠庵这样的小庙,却是住持僧人。
世间酷暑如烈火般炽热,只有松下的清风却冷似冰霜。
在这暮春时节,我还有沂水之愿未了,愿为你洒下一滴,照亮千盏灯火。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答陆务观佛祖道院之戏》。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专注内心修持的生活状态。
"老禅分得破丛林,薄供微斋也不曾。"
这两句描绘出一位年迈的禅僧,在荒废的丛林中寻找自己的修行之地,即使是简陋的食物也只是勉强供应,体现了禅师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道院敕差权院事,筠庵身是住庵僧。"
这两句则表明诗人被任命管理寺院之事,但自己却更像是一位常住在庵堂中的僧侣,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专注。
"人间赤日方如火,松下清风独似冰。"
这里通过对比炎热的阳光与凉爽的松风,形象地描绘出世俗的炙热与自然界的宁静,暗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
"别有暮春沂水在,为君一滴洒千灯。"
末尾两句则是对友人的赠言,通过提及暮春时分的清澈溪水,以及用一滴水珠点亮千盏灯火的意象,寓意深远且丰富,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传播,以及对朋友的祝愿。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信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七十六翁少和盛先生古体一章
秦人刺扁生,曹公僇华氏。
念非遘凶残,此曹会不死。
盛翁擅秘方,且复精名理。
肘有青囊书,舌余上池水。
出奇不为恒,所治人立起。
手诊贫儿腕,巷停富客轨。
义声冠当时,颠癖亦尔尔。
昨岁冬仲朔,冲寒过吾里。
宗戚若而辈,赖翁锡余齿。
华筵簇高张,郑声奏绮靡。
翁去不复顾,自抱琵琶妓。
风流一朝尽,有药它人饵。
七十六年春,花飞逐湍驶。
犹举逸少云,乐死胜二子。
为悰虽不同,伤生亦如此。
惜哉三仙翁,制命不在己。
族孙亮臣少而孤伯子詹录教之成乡荐赋赠伯子
仪部昔弥留,手抚二尺孤。
岂不念芳馥,畴当庇其雏。
有梓代为乔,结荫亘天衢。
风霜不见侵,雨露日夜敷。
青葱两玉树,慨此同根株。
既成孝廉名,重为割膏腴。
千秋许少府,友让名不孤。
安履山房二章为醉梦生赋上言感下言适也·其二
丙舍依墓田,丁年托林薮。
平湖址吾前,崇山障其后。
苍翠日夕滋,时能逗窗牖。
梅花及桃李,谷量若升斗。
造物使之奢,何必皆已有。
主人不恒出,出则呼顾叟。
缓步以当车,信足足不负。
是故安履名,无妨徇俗口。
益以废丘瘠,与室长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