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翠远成岭,瞻高近无路。
蚁穿方右旋,螺盘忽左顾。
溪深下闻声,竹密上防露。
三休惜双屐,一让枉百步。
平生与世拗,兹行若予悟。
暗度(àn dù)的意思:在暗中穿越或通过。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层冰(céng bīng)的意思:层层叠叠的冰,形容冰层很厚或者事物层次很多。
穿方(chuān fāng)的意思:指能够明察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的真相。
多故(duō gù)的意思:多次遭遇不幸或困扰。
胡不(hú bù)的意思:表示没有不可以,无论什么都可以做到。
积翠(jī cuì)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绿叶丛生。
僵立(jiāng lì)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僵硬地站立不动。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马正(mǎ zhèng)的意思:形容人行为端正,正直无私。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戎马(róng mǎ)的意思:指战马,泛指军队和战争。
三休(sān xiū)的意思:指休息三天,暂时停止工作或活动。
亭午(tíng wǔ)的意思:形容时间短暂,一眨眼的功夫。
闻声(wén shēng)的意思:指听到声音或消息后,立即做出反应或行动。
倚天(yǐ tiān)的意思:依靠天地之力量,比喻力量强大、势不可挡。
这首清代诗人徐荣的《拗岭》描绘了一幅山岭峻峭、环境险峻的画面。首句“积翠远成岭”展现了远处峰峦叠翠,仿佛连绵不断的画卷;“瞻高近无路”则写出山路崎岖,难以攀登。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蚁穿方右旋,螺盘忽左顾”,运用比喻,形容山路蜿蜒曲折,如同蚂蚁爬行和螺蛳盘旋。
“层冰惨不春,亭午冻犹冱”描绘了严寒的冬日景象,即使正午时分,冰雪依然凝固,毫无春意。“倚天石僵立,拂地云暗度”则刻画出山石直插云霄,阴云低垂的氛围。诗人通过“溪深下闻声,竹密上防露”进一步渲染了山谷的幽深和湿冷,强调行走的艰难。
“三休惜双屐,一让枉百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跋涉的感慨,即使多次休息,也觉得每一步都值得珍惜,而让步则显得过于浪费。最后两句“平生与世拗,兹行若予悟”揭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一生与世俗相悖,这次的旅行让他有所领悟。然而,“江湖胡不归,戎马正多故”又流露出他对动荡不安的世事和未能回归江湖的遗憾,表达了对战乱时代的忧虑。
整体来看,《拗岭》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山水诗,借景抒怀,体现了诗人坚韧的性格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南沂西泗绕晴霞,北岱东蒙拥翠华。
万里冠裳王者会,千年邹鲁圣人家。
高林蔽日无巢鸟,古碣埋云半吐花。
瞻望宫墙空佝偻,敢从沧海问津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