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海(bì hǎi)的意思:碧海指的是湛蓝的海洋,形容海水清澈透明。
当日(dāng rì)的意思:指当天、当时的情况或状态。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风疏(fēng shū)的意思:风吹散了,稀疏。
海潮(hǎi chá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或潮流。
羁情(jī qíng)的意思:指情感纠葛,难以自拔。
经营(jīng yíng)的意思:指管理、经营事物或从事商业活动。
凯还(kǎi hái)的意思:指战胜敌人并将俘虏释放回国。
寥落(liáo luò)的意思:形容稀少、空旷、荒凉。
起浮(qǐ fú)的意思:指事物在水面上上下浮动,比喻形势不稳定或人心浮动。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一般(yì bān)的意思:通常,普遍
砧杵(zhēn chǔ)的意思:比喻夫妻和睦相处,家庭和顺美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正德年间,诗人林廷玉在恩平行台寓居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以“凯还”开篇,暗示了国家历经多年的战争后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景象。首联“凯还当日费经营,三十馀年得太平”,既赞颂了国家的胜利与和平,也暗含了战争的艰辛与漫长。
颔联“到处金旗閒夜月,谁家砧杵送秋声”,通过“金旗”和“砧杵”这两个意象,分别描绘了夜晚宁静的场景和秋日的劳作景象,展现了和平时期人民生活的安宁与忙碌。金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而砧杵声则透露出家家户户的日常劳作,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了一种和谐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颈联“黄茅瘴起浮巇巘,碧海潮来绕近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黄茅瘴气弥漫山峦,碧海潮水环绕城市,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也隐喻了社会环境的复杂与多变。
尾联“最是一般寥落甚,晚风疏雨逗羁情”,点明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在晚风和稀疏的雨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羁旅之苦,这种情感与前文描绘的和平景象形成了反差,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过程,以及和平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酹江月·其二
湘天住久,算有情山水,物情岁月。
守著美人香草在,强似江湖落魄。
笛簟填词,筝篷载酒,来往烟骚国。
并非纪律,此身总觉如客。
眼底红叶高楼,黄花小院,相对堪浮白。
一种秋风成共命,记否去年今日。
一第天悭,百蛮亲老,那更流光瞥。
鬓丝禅榻,华年两字消得。
金缕曲.感旧,赠余氏兄弟二首,附致云卿丈书后·其一
记向郧阳道。有伤心、荒原一带,高楼斜照。
差幸当年无意绪,马上征人太小。
省多少闲凭闲吊。
数遍古来飘泊者,到天涯、毕竟输侬早。
算已是,倦游了。君家阁上滩声闹。
共商量竹弓射鸭,花绷捕蚤。
水远山重知几叠,着个儿时游钓。
回首觉乱离都好。
莫话十年兄弟感,怕江湖、一半垂垂老。
写不出,旧时稿。
大酺
怪惜春词,悲秋赋,毫端写得无据。
君归仍是客,尽瘦鹃啼遍,故山何许。
惨绿华年,悼红芳泪,谁念京尘行旅。
俊游侬亦倦,把悟后风光,玉箫吹去。
但记取今宵,幽坊月暗,剪镫人语。香骢门外驻。
惊飘泊、一例花辞树。
漫回首、凤城楼阁,影事瞢腾,隔花便隔人天路。
恨旗亭那角,偏遮断、梦来寻处。还剩维摩旧侣。
病榻茶烟,定了禅心泥絮。者回又伤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