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过清河(其二)》。诗中描绘了塞外谷物丰收的景象,并通过“却闻传说”与“未见犹然疑信中”的对比,表达了对传闻与现实之间差异的思考。
首句“塞外常年谷屡丰”,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主题——塞外的谷物年年丰收。这里以“屡丰”二字,强调了丰收的频繁与稳定,为全诗奠定了丰收喜悦的基调。
次句“今秋应庆此间同”,紧承上句,将时间限定在“今秋”,并表达了庆祝之意。诗人似乎预见到今年的丰收,与前文的“屡丰”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丰收的普遍性和确定性。
后两句“却闻传说仍胜此,未见犹然疑信中”,则转向了对传闻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前半句“却闻传说仍胜此”暗示了外界对于塞外丰收的传闻可能比实际更为美好或夸张;后半句“未见犹然疑信中”则表达了即使没有亲眼所见,人们仍然在心中存疑,体现了人们对传闻的复杂心理状态。这两句诗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塞外丰收的景象,以及对传闻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独到见解。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类认知局限的反思,体现了弘历作为一位帝王兼文学家的深邃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希深晚泛伊川
放溜下平波,舟移不知远。
稍回溪口风,恣爱云中巘。
水鸟静相依,芦洲蔼将晚。
归路莫言赊,何妨乘月返。
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隈。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观居宁画草虫
古人画虎鹄,尚类狗与鹜。
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
行者势若去,飞者翻若逐。
拒者如举臂,鸣者如动腹。
跃者趯其股,顾者注其目。
乃知造物灵,未抵毫端速。
毗陵多画工,图写空盈辐。
宁公实神授,坐使群辈伏。
草根有纤意,醉墨得已熟。
权豪不可致,节行今仍独。
王祁公北园
园林多高樛,园卉多芳柔。
红紫经几春,青枯经几秋。
我至每怀浮觞之卿翁,但见浮觞之水汩汩流。
水流日夜曾未休,高门世世生贤侯。
不比平泉碑缺花木记,又非家鸱啸凤皇楼。
洛阳城中亦有园与宅,常同欧阳翰林携酒游。
竹閒池馆遗翠羽,户外杨柳系紫骝。
今嗟齿似旧屐作博士,嘉趣只与心相仇。
强骑瘦马往城北,二十三年如转头。
归来作此辞,且应主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