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其五》全文
- 注释
- 胶西:古代地名,这里指某个地方。
桑柘: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桑用于养蚕,柘用于造纸。
禾麻:谷物和麻类作物。
京尘:京城的尘嚣,代指繁华都市生活。
骑马客:京城中的忙碌官员或商人。
淮月:淮河上的月亮,象征宁静与闲适。
弄舟人:在船上摆弄的人,可能指渔夫或者渡船者。
- 翻译
- 我还没到胶西就能描述那里的景象,因为那里没有春天的桑柘和禾麻。
我不羡慕京城中骑马的忙碌之人,反而羡慕淮河上悠闲荡舟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属于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不羡慕世俗功名的心态。
"胶西未到吾能说"一句,表现了诗人的自信与预见能力,"胶西"指的是北方边塞之地,这里可能是比喻远离尘嚣的地方。"桑柘禾麻不见春"则描绘了一种萧瑟的春景,没有生机,这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失望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淮月弄舟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倾向。"京尘"指的是繁华但也充满竞争与尔虞的都市生活,而"淮月"则是水乡的宁静夜晚。诗人不羡慕那些在都市中忙碌奔波的人,却对那能在平静的水面上享受明月之美的人感到羡慕。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一种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苏轼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渴望脱离尘嚣,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