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后 城 治 宋 /张 继 先 近 枕 长 河 即 化 坛 ,拎 超 坛 侧 到 河 干 。丹 砂 在 地 经 冬 暖 ,玉 竹 成 林 入 夜 寒 。水 鹤 应 思 冥 象 外 ,山 翁 愁 不 到 眉 端 。杖 头 已 指 丹 霞 景 ,密 有 尘 罗 络 我 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长河(cháng hé)的意思:指长长的河流,比喻时间或历史的长久流转。
成林(chéng lí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密集如林。
丹霞(dān xiá)的意思:形容山岩色彩鲜艳多变。
丹砂(dān shā)的意思:丹砂是指赤红色的矿物,也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或重要的人物。
地经(dì jīng)的意思:指地理知识丰富,对地理情况了如指掌。
河干(hé gàn)的意思:河干是指河流的两岸,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的间隔或界限。
罗络(luó luò)的意思:指事物纷乱、复杂难解,无法理清的状态。
眉端(méi duān)的意思:指眉毛的尖端,形容眼神、表情等微妙细致的变化。
入夜(rù yè)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天黑的时候。
山翁(shān wēng)的意思:指老人、老头子,也可指隐居山间的人。
水鹤(shuǐ h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高雅、洁白无瑕。
霞景(xiá jǐng)的意思:指夕阳西下时,天空呈现出美丽的霞光景色,比喻景色美丽壮丽。
象外(xiàng wài)的意思:超出、远离
玉竹(yù zhú)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杖头(zhà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智慧或才能的极限,也指人的头脑和智慧。
- 翻译
- 靠近河边的枕头仿佛变成了祭坛,想要超越坛边直抵河岸。
丹砂即使在冬天也能保持温暖,夜晚的玉竹林却带来寒冷。
水鹤或许在思考着超越世俗的景象,山翁的忧虑并未爬上他的眉头。
手杖已经指向了红霞满天的景色,但密集的尘埃网缠绕使我难以前行。
- 注释
- 枕:靠近。
长河:大河。
化坛:变成祭坛。
拟:想要。
超:超越。
干:岸边。
丹砂:红色的矿石,象征修炼或炼丹。
经冬暖:即使冬天也保持温暖。
玉竹:一种植物,象征高雅。
入夜寒:夜晚变得寒冷。
冥象:超越世俗的景象,可能指仙境。
山翁:山中的老者,可能指隐士。
愁:忧虑。
杖头:手杖顶端。
丹霞景:红霞满天的景色。
尘罗:密集的尘埃。
络:缠绕。
难:困难。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法的境界。"近枕长河即化坛,拟超坛侧到河干"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炼之地的向往,以及想要超脱尘世达到河岸边的愿望。"丹砂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写出了道法修炼场所四季如春的神奇景象和自然环境融合的意境。
"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则是诗人对远方水鸟(可能指仙鹤)的联想,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忧虑,不是浅显的眉间所能表达。最后两句"杖头已指丹霞景,密有尘罗络我难"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观赏丹霞之美,而现实中的琐事纷扰却让他感到困顿。
整首诗充满了道家追求仙境、超脱凡尘的意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世俗牵绊的无奈和矛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六月十七日挟味荃贻书彦强三贝子园观荷
荷香久乃闻,荷叶气弥满。
初日加清凉,一碧已照眼。
涩甘得殊味,袭人千步远。
深红绝可念,风露凝未散。
曲桥映高柳,纵望凡几转。
雨余况无尘,渴障解舌本。
神清忽坐忘,语妙涉奥衍。
芙蕖莲菡萏,菂薏字尤典。
生机何玲珑,造物巧莫阐。
从人恣谛视,孰究顷刻变。
岂徒比木樨,意会吾无隐。
诸君熟《尔雅》,释草卷试展。
却哂樊川文,女妇喻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