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贫(ān pín)的意思:安于贫困,满足于贫困的生活状态。
把钓(bǎ diào)的意思:用鱼钩钓鱼,比喻用诡计或欺骗手段引诱他人上钩。
苍头(cāng tóu)的意思:指年纪尚幼的人。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付清(fù qīng)的意思:指完全支付欠款或清偿债务。
股战(gǔ zhàn)的意思:指股市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进行的激烈竞争。
江头(jiā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比喻人的智力、才华或者能力。
猛将(měng jiàng)的意思:指勇猛的将领或武将,也泛指勇猛的人。
鸣弦(míng xián)的意思:指弦乐器发出声音,比喻才情横溢、才华出众。
清官(qīng guān)的意思:指廉洁公正、清正廉明的官员。
塞外(sài wài)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边远地方。
舌端(shé duān)的意思:指非常熟悉或非常了解的事物或人。
剩欲(shèng yù)的意思:剩余的欲望,指未得到满足的欲望。
铁笛(tiě dí)的意思:形容人的心地坚硬,不易受感动。
饮冰(yǐn bīng)的意思:指忍受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只合(zhī hé)的意思:只适合某种特定情况或条件。
- 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京城。
贫者:贫穷的人。
再炊难:难以温饱两餐。
臛肉:粗糙的肉食。
苍头:仆人,这里指地位低下的厨师。
饫舌端:勉强填饱肚子。
食雪:比喻艰难的生活。
猛将:勇猛的将领。
饮冰:形容生活清苦。
清官:廉洁的官员。
尚兴:仍然怀念。
塞外:边塞地区。
鸣弦:边疆的音乐声。
江头:江边。
把钓:垂钓。
恐逢:担心遇到。
吹铁笛:吹奏铁笛的声音。
骨寒股战:浑身发抖。
失吾胖:消瘦。
- 翻译
- 在长安,贫困的人连两顿饭都难以温饱,只能吃些粗糙的食物充饥。
即使是吃雪,也该留给勇猛的将领;喝冰冷的水,只适合清廉的官员。
我仍然怀念边塞的音乐声,也渴望在江边垂钓的闲适。
只是担心遇到吹奏铁笛的人,那冷冽的声音会让我浑身颤抖,消瘦不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贫困之人的凄凉画面。开篇即写“长安贫者再炊难”,反映了长安城中穷人生活的艰辛,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接着,“臛肉苍头饫舌端”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在严寒中的痛苦,食物匮乏到了只能吃雪的地步。
“食雪自应还猛将,饮冰只合付清官”则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权力对资源的垄断。穷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能满足,只能依靠天气中的雪来充饥,而强权者却能够享受“冰”凉的待遇,体现了一种无言的抗议。
诗中还穿插着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尚兴塞外鸣弦想”,似乎是在回忆边塞上士兵们拉弓射箭的声音,这可能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同时,“剩欲江头把钓看”则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放弃,虽然还有渔夫在江头垂钓,但似乎也只能是一种无望的等待。
最后两句“只恐逢他吹铁笛,骨寒股战失吾胖”,则是对极端天气中贫困生活的一种描绘。即便是在严冬之时,也有艺人用铁笛吹奏,但这种音乐对于穷人来说,只能加剧他们的寒冷和恐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个贫困而又饱受严寒折磨者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不平等和对权力的一种无声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吴渔山为余仿营丘早雪图
渔山山人不出山,朅来燕市仍键关。
含毫泼墨自怡悦,为我披豁开心颜。
鹅溪一幅营丘似,积素凝寒半江水。
残条拂地冻欲僵,有客孤舟去如驶。
芦叶萧萧风乱飞,千山寒色兼斜晖。
此翁掉头颇解事,天地已闭人当归。
不然访戴意亦适,岁寒兰芷应须惜。
多谢山人冰雪心,挂帆好向罗浮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