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以雪为骨,雪以月为神。
僧老身易槁,雪薄骨成尘。
此诗描绘了一幅雪后月夜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首句“月以雪为骨”,将月比作雪的骨骼,形象地表达了月光在雪地上的映照效果,雪地如同月光的载体,赋予了月光以物质形态,使得月光显得更加明亮而纯净。次句“雪以月为神”,则从反向强调了月光对雪的点缀作用,雪地因月光的照射而显得生动、神秘,仿佛赋予了雪以灵魂。
“孤僧立其际,相与共一身”两句,引入了人物元素,一位孤独的僧人站在雪地与月光交汇之处,与自然融为一体,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这里的“共一身”不仅指身体的接触,更蕴含着心灵的契合与精神的共鸣。
接下来,“僧老身易槁,雪薄骨成尘”两句,通过僧人的衰老与雪的脆弱,暗示了生命与自然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最后,“独留一片月,千年照海滨”一句,以月光的永恒不变,对比生命的短暂,强调了自然之美超越时间的限制,给予人们心灵深处的慰藉与启示。月光虽是自然现象,却能跨越千年,照亮海滨,寓意着美好与希望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永远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月、雪、僧人的描绘,以及对生命、自然、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洞察力,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薛公画鸐艺殊绝,真迹人间半磨灭。
玉堂退直见新图,毛骨萧疏浑彷佛。
丹砂作顶霜作翎,迥立松梢压苍雪。
试看挺特仙客姿,轩昂岂是樊笼物。
万里高抟辽海风,一声清泪临皋月。
忽然振翼将远举,云薄天空一超越。
肯学池塘鸥鹭群,啄食卑污外空洁。
悬知素壁玩且久,似有凉风起寥泬。
赤松异日许同游,借尔翱翔向金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