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一五九)》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巧妙地融合了中日文化元素,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历史洞察。
首句“玉箫声里锦屏舒”,描绘了一幅古典而华美的画面,玉箫悠扬的乐声在空气中回荡,锦屏缓缓展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也预示着某种情感或故事的展开。
次句“铁板敲停上舞初”,则将场景转向了更为热烈的舞蹈表演。铁板敲击的声音戛然而止,仿佛是为了让观众更加专注于即将开始的舞蹈。这一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舞蹈的节奏感,又暗示了表演的精心安排和对观众的尊重。
接着,“阿母含辛儿忍泪”一句,情感陡然转为深沉。这里通过“阿母”和“儿”的形象,展现了家庭的温情与离别的苦涩。母亲含辛茹苦,儿子忍住泪水,这种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坚韧与复杂。
最后,“归来重对话芝居”点明了主题。芝居在日本传统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的“对话”不仅指戏剧中的台词交流,更象征着人物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理解。随着主人公的归来,他们之间的对话重新开启,意味着情感的连接与心灵的沟通得到了延续和深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中日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人情世故和情感深度,既有对传统艺术的致敬,也有对人性温暖的颂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 中秋不寐,枕上作以自遣
未过松江去。
被高沙、同盟鸥鹭、暂时留住。
曾共中秋心期定,再上江船容与。
待满载、淮歌楚舞。
岂料桂花香雾底,正河鱼、作祟深相苦。
尊有酒,不*举。
梦中似听嫦娥语。
道人生、百年才半,未为衰暮。
江北江南行欲遍,几见月明三五。
尝烂赏、通宵达曙。
可是今年情思懒,便临风、误却清新句。
聊援笔,为渠赋。
沁园春 送鹤寄可与郎中
鹤汝前来,与余相从,近乎一年。
每座隅举目,看挥大字,窗前侧耳,听诵佳篇。
月白风清,天高露下,不肯飞腾亦可怜。
鸡群里,见雪衣丹顶,空自昂然。
星郎明日南迁。
待送上秋风千里船。
莫因其所好,乘轩受禄,启其所欲,学道升仙。
渠是而今,经纶大手,早取徵书下日边。
长鸣罢,似知余雅意,两翅翩翩。
摸鱼子 辛卯清明日,尝以金缕曲侑觞,今年
问谁知此时情绪。
匆匆寒食相遇。
东风可是无闲暇,开尽白红千树。
春几许。
还又怕、转头风雨留难住。
浮生浪苦。
且携酒重寻,去年花下,歌我旧金缕。
尊前友,惟有青山如故。
至今面目无妒。
冷光晴色三千丈,斜照夕阳窗户。
堪讶处。
被几叶风帆,催上江南路。
无人自语。
想五载居京,一朝得郡,却甚也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