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韵寄龙江》
《用韵寄龙江》全文
元 / 萨都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之子金山去,梅天雾气沈。

海风吹浪急,江雨入楼深。

火尽无茶味,更长过烛心

明朝好晴色,应是寄新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òngyùnlóngjiāng
yuán / dōu

zhījīnshānméitiānchén

hǎifēngchuīlàngjiānglóushēn

huǒjìncháwèigèngchángguòzhúxīn

míngcháohǎoqíngyìngshìxīnyí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海风(hǎi fēng)的意思:海洋上的风,也用来比喻新鲜、清新的感觉或气息。

金山(jīn shān)的意思:指富有的矿山,也用来比喻财富或宝贵的事物。

梅天(méi tiān)的意思:指梅花盛开的时节,也用来形容寒冷的冬天。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雾气(wù qì)的意思:指雾气弥漫,视线模糊不清的状态。

应是(yìng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应该是某种状态或者应该具备某种性质。

之子(zhī zǐ)的意思:指父母的孩子,也可以指某人的儿子。

烛心(zhú xīn)的意思:烛心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烛光的中心部分,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子金(zǐ jīn)的意思:子金意为儿子像金子一样宝贵,形容父母非常宠爱自己的儿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远行金山的情景。首句“之子金山去”,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去充满关切之情,"梅天雾气沈"则以江南梅雨时节的浓雾渲染出离别的氛围。接着,“海风吹浪急,江雨入楼深”两句,通过海风和江雨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风雨交加,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担忧。

“火尽无茶味,更长过烛心”进一步刻画了夜晚的寂静与漫长,暗示了友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诗人以茶味渐淡和蜡烛燃烧殆尽来象征时光流逝,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挂念。最后,“明朝好晴色,应是寄新吟”以对明日晴朗的期待,寄托了诗人希望友人在晴朗的天气中能感受到自己的祝福,并期待友人能将这份情感化为新的诗篇。

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又寓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鼓励,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萨都剌

萨都剌
朝代:元   字:天锡   号:直斋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生辰:约1272—1355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蚤晴发广安军,晚宿萍池村庄

夜雨洗烦蒸,晓风荐清穆。
云头聩铁山,日脚迸金瀑。
暑涂一日凉,远客万事足。
羁人正奔波,观者何陆续。
翠盖立严妆,青裙行跣足。
俗陋介南徼,物华入东蜀。
竹萌苦已青,荔子酸犹绿。
修芦密成篱,直柏森似纛。
泥乾马蹄松,路坦亭堠速。
暮投何人庄,窗户暗修竹。

(0)

赠临江简寿玉二首。简携王仲显使君书来谒,

萧滩远客扣田庐,贻我读书楼上书。
千里故情元共月,错云多病故人疏。

(0)

张恭甫正字折赠馆中碧桃,因次子充韵

满枝晴雪照青霞,旧识桃源晕碧花。
俯仰京尘隔年梦,东风犹认故人家。

(0)

昭君台

天生尤物元无种,万里巴村出青冢。
高台望思台已荒,东风溪涨流水香。
婵娟钟美空万古,翻使乡山多丑女。
灸眉作瘢亦不须,人人有瘿如瓠壶。

(0)

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

千岩观下碧瑶林,岁晚青青共此心。
隐士归兮花未老,每年来把一杯深。

(0)

知郡检计斋醮祷雨,登时感通,辄赋古风,以

六月火云高偃蹇,使君有意怜焦卷。
一封红篆驿金龙,雨气倏随炉燎满。
风师避路雷车鸣,石破天惊檐溜倾。
不知稻本颇苏否?
但觉溪声如百霆。
税驾朱旛未云久,造化功成屈伸肘。
我评兹事与天通,知公小试调元手。
清坛深夜宾众真,前驱霓旌後飙轮。
定有灵官识仙伯,报道紫皇思侍臣。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