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倪文蔚祖母联》
《挽倪文蔚祖母联》全文
清 / 曾国藩   形式: 对联

十载不还朝,日短日长,差同令伯陈情表;

重阳方介寿,旋贺旋吊,遽读泷冈德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陈情(chén qíng)的意思:陈述情感、表达心情

德碑(dé bēi)的意思:指品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的人或事物。

短日(duǎn rì)的意思:短暂的时间

方介(fāng jiè)的意思:指人的性格直爽、坦率,没有隐瞒,毫不掩饰。

还朝(hái cháo)的意思:指被废黜的君主重新登上王位。

介寿(jiè shòu)的意思:介绍寿命长久,寿命长久。

泷冈(shuāng gāng)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的山谷。

日短(rì duǎn)的意思:指时间短暂,指日子过得很快。

树德(shù dé)的意思: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阳方(yá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也泛指东方国家或文化。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陈情表(chén qíng biǎo)的意思:指陈述情感和请求的表达方式。通常用于形容向上级、领导或有权势的人表达自己的苦衷、请求或诉求。

鉴赏

此挽联以沉痛之笔,悼念逝者,情感深挚。上联“十载不还朝,日短日长,差同令伯陈情表”中,“十载不还朝”点明逝者久居他乡,未能归朝,暗含遗憾与思念。“日短日长”则以时间的相对性,表达岁月流转,时光无情,与“差同令伯陈情表”形成对比,借晋代名臣李密《陈情表》之典,表达了对逝者忠诚与孝顺的追忆。

下联“重阳方介寿,旋贺旋吊,遽读泷冈树德碑”中,“重阳方介寿”描绘了在重阳佳节之际,本应是欢庆之时,却因逝者的离世而变得哀伤。“旋贺旋吊”则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悲喜交加中的复杂心情,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祝福。“遽读泷冈树德碑”则引用宋代文学家苏轼为父亲苏洵所立的墓碑,寓意逝者品德高尚,影响深远,令人怀念。

整联通过对比和引用,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体现了对逝者生前品德的敬仰与怀念,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曾国藩

曾国藩
朝代:清   字:伯函   号:涤生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生辰: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猜你喜欢

广信至玉山舟中·其一

水如树欲静,滩如风不宁。

百里断肠声,当年游子听。

一往不可复,此行安所欲。

千古流水心,耿耿在幽独。

(0)

同陈十黄四冯三吴二塔山寒望

绪风款冬心,零雨补月额。

方寒节候迟,沿溪叶未脱。

同居四五人,先期戒朝秣。

言从万瓦外,一快霜野阔。

澄水面可照,疏芳聊手掇。

绁林企单椒,望见久莫达。

瞻前及翠微,顾后已木末。

食单先僧厨,小憩倚寺闼。

荡胸远天开,舒眼四望豁。

临贺送寂寥,泷吏戏乖剌。

滮彼南溪水,东北流活活。

独葆在山清,皎然不敢夺。

归骑钟鱼催,来径羊牛括。

待渡寻鹿场,植援聚鱼沫。

山醉习氏池,柳记袁家渴。

人村暖可亲,旧荜恋难割。

长江大艑重,清湘雁程遏。

胜境无穷探,所嗟故乡越。

(0)

出都兼旬明日是江南境

六渡黄河水,车箱鬓欲丝。

健饶为客味,贫愿到家迟。

湖月初弦夜,桥霜渐白时。

路尘才碾尽,已误菊花期。

(0)

哭师荔扉·其二

云水渺万里,寸心曾不隔。

老至恋友生,况期善互责。

迩来谈经地,近君五亩宅。

若使果归来,应得数晨夕。

分袂又七年,关山渺无极。

回首别雷池,永诀已在昔。

而我痴复痴,寤寐情脉脉。

(0)

绥定晓行

月伴长庚向晓明,烟光澹沱隐岩城。

薄寒未厌征裘重,长路偏知客骑轻。

塞树森森含翠色,溪流曲曲送泉声。

到来了却公家事,一盏清樽话短檠。

(0)

过访随园主人不值

花含宿雨柳含烟,隐士园林别有天。

高卧白云人不见,一家鸡犬翠微巅。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