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伐(běi fá)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对北方进行军事进攻,特指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北洋政府的军事行动。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东都(dōng dōu)的意思:东都是指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指现代中国的北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繁华昌盛,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公坐(gōng zuò)的意思:指公共场所提供的座位,泛指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提供的座位。
国重(guó zhòng)的意思:国家的重要性或重要的国家事务。
机会(jī huì)的意思:指某个特定的时间或情况下出现的有利条件,可以利用这种条件取得成功或有所作为。
击楫(jī jí)的意思:划船时用力划桨,以推动船只前进。比喻积极努力,奋发向前。
空有(kōng yǒu)的意思:拥有表面上的名义或权利,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实力或能力。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伤感(shāng gǎn)的意思:感到痛苦、悲伤或失望
上章(shàng zhāng)的意思:指上一章、上一节或上一个部分。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无机(wú jī)的意思:没有条理、没有组织、没有秩序。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争衡(zhēng héng)的意思:争夺平衡,比喻力图取得平衡或占有优势。
重轻(zhòng qīng)的意思:指对待事物或问题的认真程度,以及对待人情的态度。表示对事物或问题重视与不重视的程度。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诸公(zhū gō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多用于称呼群体中的人们。
坐视(zuò shì)的意思:袖手旁观,不采取行动。
中流击楫(zhōng liú jī zì)的意思:在船行驶中,划手站在船头,用力划桨,以克服水流的阻力。比喻在众多人中勇往直前,积极奋斗,不畏艰难困苦。
胸中十万兵(xiōng zhōng shí wàn bīng)的意思:形容胸怀坚定、志向远大,充满自信和勇气。
- 翻译
- 晋朝放弃了东都洛阳,难道没有机会再争夺天下?
各位官员坐视敌人往来,长江反而成了国家成败的关键。
北伐的建议只是空谈,中流击楫的决心最终未能实现。
登高远望并非只为伤感,而是因岁月流逝,胸中的壮志已老去
- 注释
- 晋:指晋朝。
委:放弃。
东都:洛阳。
帝:皇帝。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岂:难道。
无:没有。
机会:时机。
可:可以。
争衡:争夺天下。
诸公:众位官员。
坐视:袖手旁观。
敌:敌人。
来往:进进出出。
一水:长江。
反:反而。
为:成为。
国:国家。
重轻:重要与不重要的关键。
北伐:向北讨伐。
上章:呈递奏章。
空有语:只是空谈。
中流击楫:典故,表示决心。
竟:最终。
何成:有何成果。
登临:登高眺望。
多伤感:过于伤感。
老却:因岁月而消磨。
胸中:心中。
十万兵:比喻壮志或理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太初的《金陵怀古》,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晋朝东渡金陵后战略决策的反思。首句“晋委东都帝秣陵”暗示了晋朝政权南迁至金陵(今南京)的历史背景,而“岂无机会可争衡”则提出疑问,是否曾有机会改变局势。
接下来,“诸公坐视敌来往,一水反为国重轻”批评当权者面对敌情的消极态度,将长江视为无关紧要,未能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诗人以“北伐上章空有语,中流击楫竟何成”暗指北伐计划虽有壮志,但最终未能实现,讽刺了决策者的空谈和无果。
最后两句“登临不是多伤感,老却胸中十万兵”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并非仅为伤感,而是感慨岁月流逝,自己虽然年老,但心中仍怀有壮志未酬的遗憾,寓言自己或当时社会缺乏实际行动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金陵为背景,借古讽今,批评了历史上的决策失误,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