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令狐焕赴阙》
《送令狐焕赴阙》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渚宫落日,相送碧江湄。

也须为相,天乎更赞谁。

风高樯力出,霞热鸟行迟。

此去多来客,无忘慰所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lìnghuànquē
táng / guànxiū

zhǔgōngyáoluòxiāngsòngjiāngméi
zhìwèixiāngtiāngèngzànshuí

fēnggāoqiángchūxiániǎoxíngchí
duōláiwàngwèisuǒ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江(bì jiāng)的意思:碧江指的是水流清澈、碧绿而宽广的江河。在成语中,碧江常常象征着美好的环境和繁荣。

风高(fēng gāo)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狂风呼啸的状态。

江湄(jiāng méi)的意思:指江河的边缘或交汇处。

来客(lái kè)的意思:指来访的客人。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所思(suǒ sī)的意思:所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人思考问题时的状态,表示思虑周详、深思熟虑。

也须(yě xū)的意思:也需要;也必须

渚宫(zhǔ gōng)的意思:渚宫是指宫殿建在水中的小岛上,形容地势险要、处境危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景象和情感。开篇“渚宫遥落日,相送碧江湄”两句,设置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背景,夕阳西下,朋友们聚集在碧绿的江边,为令狐焕送行。这不仅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也表达了人们对即将离去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陟也须为相,天乎更赞谁”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令狐焕的推崇和信任,希望他在朝廷中能够得到重用和赞誉。这里流露出对朋友能力的认可,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期待。

“风高樯力出,霞热鸟行迟”两句,用了两个意象来增强诗歌的氛围。一方面,强劲的风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挑战;另一方面,热辣的霞光和迟缓飞翔的小鸟,则营造了一种悠闲而又略带忧伤的情绪。

结尾“此去多来客,无忘慰所思”两句,是诗人对令狐焕的叮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寄托。表达了即将离别的人会有更多的往返,而对于那些深藏心中的思念和牵挂,不要忘记,要时常去慰藉它们。这既是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写照。

整首诗情真意切,语言优美,是一篇送别之作中难得的佳篇。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与陈八参军夜饮话旧

乡园别后隔烽烟,此夕论交意惘然。

雁引归心离海国,杯衔好月醉霜天。

谋生自愧青云后,话旧多惊白发前。

明日豫愁分手去,凭君慷慨看龙泉。

(0)

无诸钓龙台怀古三首·其二

瓯闽古夷服,无诸汉英雄。

秦鹿既已死,却辞隆准翁。

组练照海色,旌旗来故宫。

赫矣茅土业,大哉开辟功。

事往沧海变,龙飞霸图空。

昔日钓龙台,空馀江水中。

桂殿苔色古,空陵云气红。

朝夕卷寒潮,隐隐闻雷风。

登临毕馀景,感叹无终穷。

(0)

读雪篷集

人中仪表黄东阿,华词藻辩如悬河。

秋波千顷挠不浊,但觉四坐春风和。

早年通籍丝纶阁,诏选儒臣拯民瘼。

百里柯亭栖凤鸾,一麾古郓翔雕鹗。

交陈百务情非愆,偶蹶霜蹄众所怜。

归来倅领文翁铎,回首伤心叔夜弦。

朝夜开卷披光彩,一似骊珠照沧海。

弟子谁为宋玉招,故人独有山公在。

愁来翘首怅东津,海水潺潺海上昏。

惟有白云山万叠,百年从此忆清尘。

(0)

塘上行

露湿藕花香,花折藕丝长。

岂无凫与雁,不似锦鸳鸯。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三十

夜漏沉沉似岁长,小鬟贪睡懒添香。

春风莫撼流苏帐,待妾分明梦一场。

(0)

题高氏挹翠楼

疏楼压渚玻璃光,玉沙粼粼生象床。

回唐杂华结春雾,江女濯锦胭脂香。

东风夜入蒲芽紫,暖绿摇空一千里。

倚极青阑泛滟明,并刀剪得银河水。

水穷云阙露微岚,远碧斜飞十二帘。

日晚愁吹箫底月,小龙行雨过江南。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