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画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以题诗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幽静的氛围。首句“一墀宿雨长寒芜”,以“墀”字点明地面,暗示了画中场景的广阔与静谧,而“宿雨”与“寒芜”的结合,既描绘了雨水过后草木的湿润与生机,也暗含了季节的转换与环境的冷寂。这句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
次句“人瘦西风冷篆炉”,将画面中的主体人物置于西风凛冽之中,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孤独与瘦弱,也通过“冷篆炉”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萧瑟。这里的“瘦”与“冷”相互呼应,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在状态,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寂与情感的深沉。
第三句“落叶荒苔秋似梦”,将秋天的景象比作梦境,既体现了季节更迭的梦幻感,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落叶与荒苔的组合,既展现了秋天的衰败与荒凉,也蕴含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
最后一句“骚情逸韵两模糊”,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画中所展现的情感与韵味的复杂感受。这里的“骚情”指的是文人的忧郁与情感的抒发,“逸韵”则指画作或诗歌中流露出的高雅情趣与超脱之气。这两者在诗中被描述为“模糊”,既可能是因为情感的深邃难以言表,也可能是在强调这种情感与韵味的融合与交织,使得整个画面和诗作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魅力。
综上所述,这首题画诗通过对画面元素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成功地将视觉艺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营造出一幅既有自然之美,又富含人文情怀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韩山曲
韩山白云下,遥见翠竹祠。
其祠何代人,云是宋君时。
里中有周氏,子孝母深慈。
所以乐慈母,不吝千金资。
为母筑别馆,勾带好园池。
母曰我暇日,临眺良欢怡。
夹山为寿藏,死汝葬于斯。
及死如母言,攀恨无穷期。
即馆奉母容,洒泪松柏枝。
至今空涧阿,幽鸟鸣声悲。
故老更为语,母训犹父师。
子亡孙已贵,孙复昌书诗。
紫衣腰黄金,入侍白玉墀。
间岁万里至,展省甚光仪。
流水莫自急,浮云有余思。
谁能和此曲,为继棘荆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