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鹅群(é qún)的意思:形容人们群居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帮助。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好语(h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美好、善良的话语。
换鹅(huàn é)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或属性发生了变化。
解人(jiě rén)的意思:指对人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经世(jīng shì)的意思:指治理国家、处理世事。
空名(kōng míng)的意思:空洞无实际内容的名声或声誉。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入耳(rù ěr)的意思:指言语或声音听起来舒服、顺耳。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水秀(shuǐ xiù)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迷人,如同水墨画一样。
文雅(wén yǎ)的意思:指言谈举止得体、优雅,具有高尚的文化修养。
逸少(yì shǎo)的意思:逸少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一个人非常聪明、才智出众。
殷谢(yīn xiè)的意思:非常感谢,表示对他人的深深感激之情。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作书(zuò shū)的意思:指撰写文章、著书立说。
不入耳(bù rù ěr)的意思:指言语或消息不容易被人接受或相信。
- 鉴赏
此诗《读史述(其二十四)》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看法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首句“茂弘经世才,安石更文雅”,将历史人物分为两类,以“茂弘”代表具有经世之才的人物,而“安石”则更侧重于文雅的特质。通过对比,凸显了不同人物在才能与气质上的差异。
接着,“逸少故风流,岂是悠悠者”,将王羲之(逸少)与“悠悠者”进行对比,强调了王羲之的独特风流气质,并非一般平凡之人所能比拟。这里不仅赞美了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也暗示了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殷谢啖空名,人心同败瓦”一句,批评了那些追求虚名、忽视内心真实情感的人,比喻他们如同败瓦,毫无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真诚与真实的推崇。
“好语不入耳,世事解人寡”表达了对社会上缺乏真正理解与沟通的现状的感慨。好言善语往往难以被人接受,人们在世事中往往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最后,“作书换鹅群,山水秀而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然的画面,通过王羲之与鹅群共处、在山水间游历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状态。这一句也暗含了诗人对艺术创作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批判社会现象、表达个人理想,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