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前者失,愿献我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来王(lái wáng)的意思:指人们争相效仿、模仿某人的行为或言语。
前者(qián zhě)的意思: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四夷(sì yí)的意思:指外国人或外族民族。
汤汤(shāng shāng)的意思:形容水流涌动、汹涌澎湃的样子。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无荒(wú huāng)的意思:没有荒废,不闲散。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厓山吊古》,是明代诗人何治所作。诗中以历史为镜,表达了对过去教训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引用了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教诲,强调了勤勉和谨慎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四方之国才会归顺。然而,紧接着的“怠而荒矣,厓山其亡”则揭示了若不遵循此道,国家将走向衰败甚至灭亡的命运。这里暗指南宋末年,宋朝在面对元朝的威胁时,因统治者的懈怠和荒废,最终导致了崖山之战的惨败,象征着国家的覆灭。
“厓山兀兀,厓水汤汤”描绘了崖山的景象,山石矗立,河水奔腾,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历史的沧桑。接下来,“天地其长,日月其光”则是对宇宙永恒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长久稳定的愿望。最后,“鉴前者失,愿献我皇”表达了通过历史的教训,希望当权者能有所警醒,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警示后人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励精图治,以期国家繁荣昌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