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先度岭,月色已浮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房宿(fáng sù)的意思:指房屋和住宿。
更移(gēng yí)的意思:更换、转移
寒灯(hán dēng)的意思:指夜晚孤灯照明,比喻默默奋斗、艰苦学习。
林带(lín dài)的意思:指树木丛生的地带,也用来比喻边界或过渡地带。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惬意(qiè yì)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满足愉快。
石泉(shí quán)的意思:指冷泉,比喻心地冷酷无情,不知恩义。
未惬(wèi qiè)的意思:未达到满意的状态
溪径(xī jìng)的意思:溪径指的是小溪旁边的小径,比喻人生道路上的狭窄通道或艰难险阻的处境。
岩房(yán fáng)的意思:指坚固的房子或建筑物。
移船(yí chuán)的意思:移动船只,指调整策略或改变方向以适应新的情况。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云林(yún lín)的意思:云林指的是茂密的树林,比喻人口众多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守仁在前往九华山的途中,对沿途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首句“逢山未惬意”,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山景的初步感受,虽已见山,但心中尚觉不足,期待更多美景。接着,“落日更移船”一句,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为了欣赏更多美景而不断调整行船位置的情态。
“峡寺缘溪径,云林带石泉。”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峡中寺庙沿溪而建,云雾缭绕的树林与岩石间流淌的泉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钟声先度岭,月色已浮川。”这两句则转向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远处寺庙的钟声先于视线抵达,预示着僧侣生活的宁静与超然;而月光则洒满河面,赋予夜晚以柔和与神秘的色彩。这种由远及近、由听觉到视觉的转换,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意境美。
最后,“今夜岩房宿,寒灯不待悬。”点明了诗人今晚将住宿于岩石间的僧舍,虽然没有悬挂寒灯,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之情却溢于言表。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所见所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杨伟明韵
黄花不待我西归,去载空吟九日诗。
今载拟招风月友,共醉黄花香满枝。
佳辰不许负佳客,我友南北如分岐。
骄马行嘶缙云碧,楚狂使我无退之。
把杯声作噫吁嚱,伤予未遇空嗟咨。
雄文自是送穷术,那忧穷鬼长相随。
牍中灿灿蓝田玉,有谁怀宝遇明时。
慷慨男儿当自料,少把閒愁愁所思。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