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法光藏主之南徐》
《法光藏主之南徐》全文
宋 / 释智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三呼梼下愧灵襟湖海丛林已遍寻。

忘却飞猿旧时路,到头不厌初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āngcángzhǔzhīnán
sòng / shìzhì

sāntáokuìlíngjīnhǎicónglínbiànxún

wàngquèfēiyuánjiùshídàotóucéngyànchūxī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初心(chū xīn)的意思:指最初的心愿、最初的目标或最初的信念。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到头(dào tóu)的意思:表示事情或情况达到了最终的状态或结果。

湖海(hú hǎi)的意思:湖海指广阔的水域,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广阔、辽阔。

旧时(jiù shí)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逝去。

灵襟(líng jīn)的意思:指思维敏捷、聪慧灵巧的才智。

时路(shí lù)的意思:指时机和道路,表示时机和条件成熟。

忘却(wàng què)的意思:指遗忘或淡忘某事或某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法光藏主之南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探索的执着和对初心的坚守。"三呼梼下愧灵襟"一句,可能是在禅修或参访过程中,诗人多次呼唤佛法真谛,内心感到惭愧,因为即使经过了广泛的寻找和修行,仍未忘记最初的虔诚与敬畏。"湖海丛林已遍寻"描绘了诗人遍游各地寺庙,寻求佛法的经历。"忘却飞猿旧时路"暗指昔日求道之路艰辛,但诗人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忘记初衷。最后一句"到头曾不厌初心"强调了诗人对佛法追求始终如一,未曾厌倦,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和决心。整首诗体现了僧人的修行毅力和对佛法的深深敬仰。

作者介绍

释智愚
朝代:宋   号:虚堂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生辰:1185年—1269年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猜你喜欢

颂言四章为邑侯李虹梁父母奏最赋·其四

东来紫气结氤氲,粤峤吴门迥不分。

人坐春台依化日,还同佛国荫慈云。

帘开燕雀翩翩舞,衣静弦歌处处闻。

閒向晴窗翻旧史,汉廷良吏几如君。

(0)

戊辰七夕社集木兰堂晚泛步大复先生七夕韵

啼罢莎鸡暑渐收,醉乡身世自悠悠。

缑山想像回笙鹤,银汉迢遥会女牛。

倚棹相看星满座,垂纶还倩月为钩。

素心静照寒塘镜,不信悲秋有底愁。

(0)

韩煦仲过镜园泛舟玩月先已共赋六言十绝复投赠八律步元韵奉酬·其六

谁知绕指是真刚,混俗和光总戏场。

濯魄不惊沙畔鸟,提壶共入醉中乡。

池莲斜倚人如玉,江练平铺月似霜。

捉得酒星倾万斛,馀酲犹足傲高阳。

(0)

夏日邀洪约吾赏荔辞以病足投诗赋酬因遣绛衣一队趣订后期

元期荔熟醉溪桥,已办清尊洗月瓢。

荒径无缘迎杖屦,新诗有兴掷琼瑶。

蒲团且展跏趺足,兰桨堪乘荡漾潮。

已遣绛衣来索笑,更催青鸟再相邀。

(0)

中秋后三夕木兰堂泛月和冲玄约吾社长

人如洛社共传觞,白纻新披未染霜。

仙露酿成云液酒,莲花裁作木兰堂。

秋光乍缺三分影,明镜仍开七宝妆。

最是烟波清绝处,濯缨同去泛银潢。

(0)

寄题大家宰玄翁何老师南野别业二首·其二

溪环南野似蓬瀛,却笑平泉浪得名。

一代人伦悬水镜,百年行乐寄棋枰。

篱编锦石黄花绕,棹倚银沙白鸟迎。

曾附公门桃李树,一枝先濯露华清。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