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野多因战,招魂半在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觉(bù jué)的意思:不知不觉、无意中
沧桑(cāng sāng)的意思:指岁月变迁、事物变化、人世变幻的历程。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故里(gù lǐ)的意思:故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故乡或祖籍。
泪涟(lèi lián)的意思:指眼泪像涟漪一样连绵不断地流淌。
涟涟(lián li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泪水的声音。
先人(xiān rén)的意思:指已故的祖先或前辈,也可泛指过去的人。
眼看(yǎn kàn)的意思:立刻;马上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招魂(zhāo hún)的意思:通过特殊的方式唤醒死去的人的灵魂。
泪涟涟(lèi lián lián)的意思:形容眼泪不停地流淌的样子。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陈肇兴所作的《清明》。诗中表达了对先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首句“不扫先人冢”直接揭示了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未能履行,暗示了家庭或社会的变迁;“于今又一年”则强调时间流逝,加深了哀思。
接下来,“沧桑悲故里”描绘了故乡历经沧桑,可能是指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事的凋零,令人悲从中来。“烽火接新烟”进一步渲染了战乱的氛围,战火连绵,硝烟弥漫,与清明的宁静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哭野多因战,招魂半在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不仅是亲人的离世,还有生者对逝者的无尽哀悼。“招魂半在田”表达了对亡者灵魂的呼唤,寄托了对他们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眼看墦祭者,不觉泪涟涟”,诗人直视眼前那些参加坟前祭奠的人,看到他们悲伤的神情,自己也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深感伤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哀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情感深沉而感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