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
《清明》全文
清 / 陈肇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不扫先人冢,于今又一年。

沧桑故里烽火接新烟。

哭野多因战,招魂半在田。

眼看墦祭者,不觉泪涟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觉(bù jué)的意思:不知不觉、无意中

沧桑(cāng sāng)的意思:指岁月变迁、事物变化、人世变幻的历程。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故里(gù lǐ)的意思:故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故乡或祖籍。

泪涟(lèi lián)的意思:指眼泪像涟漪一样连绵不断地流淌。

涟涟(lián li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泪水的声音。

先人(xiān rén)的意思:指已故的祖先或前辈,也可泛指过去的人。

眼看(yǎn kàn)的意思:立刻;马上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招魂(zhāo hún)的意思:通过特殊的方式唤醒死去的人的灵魂。

泪涟涟(lèi lián lián)的意思:形容眼泪不停地流淌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陈肇兴所作的《清明》。诗中表达了对先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首句“不扫先人冢”直接揭示了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未能履行,暗示了家庭或社会的变迁;“于今又一年”则强调时间流逝,加深了哀思。

接下来,“沧桑悲故里”描绘了故乡历经沧桑,可能是指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事的凋零,令人悲从中来。“烽火接新烟”进一步渲染了战乱的氛围,战火连绵,硝烟弥漫,与清明的宁静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哭野多因战,招魂半在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不仅是亲人的离世,还有生者对逝者的无尽哀悼。“招魂半在田”表达了对亡者灵魂的呼唤,寄托了对他们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眼看墦祭者,不觉泪涟涟”,诗人直视眼前那些参加坟前祭奠的人,看到他们悲伤的神情,自己也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深感伤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哀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情感深沉而感人。

作者介绍

陈肇兴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谢公惠梅花

今年春晚懒寻芳,独掩寒斋政坐忘。

多谢风流濠上掾,凌晨分我一枝春。

(0)

句·其一

雪欲留君君不住,散作晴天送君去。沧江破腊。

(0)

挽王氏孺人

赐爵逢千载,皇恩下九关。

诰词金篆字,珩佩玉连环。

陶母今有后,莱衣不复斑。

哀歌堪挽绋,徒有泪潸潸。

(0)

挽王氏夫人

岁歉倾禾粟,宾来剪发鬟。

其人今已朽,此事古尤难。

斜日衔峰顶,秋风想佩环。

出门惊吊客,双鹤下云间。

(0)

次韵徐翰林

远闻仙伯上神山,始觉升平气象还。

一梦休论玉堂事,两行曾缀紫宸班。

想烧椽烛书天诏,看剪花騣出帝闲。

尚忆平生故人否,夜驱黄犊在田间。

(0)

句·其一

敌帐梦回惊日处,都城心切望云时。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