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人还五羊》
《送人还五羊》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关予意,蛮烟独未归。

橹摇秋飓静,车展路花稀。

宝货槟榔重,新诗椰叶肥。

故山君处近,书札相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货(bǎo huò)的意思:指珍贵的物品或有价值的财富。

槟榔(bīng l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相互纠缠、纠结在一起。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蛮烟(mán yān)的意思:形容战火连绵不断,烟尘四起。

山君(shān jūn)的意思:指山神或山中的精灵,也用来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书札(shū zhá)的意思:指书信、文书。

送关(sòng guān)的意思:送别被关押的人。

相违(xiāng wéi)的意思:相互矛盾,相互抵触

新诗(xīn shī)的意思:指创作于近代的诗歌形式,与古代诗歌形式相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的《送人还五羊》。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回广州(五羊)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盼。

首句“相送关予意”,点明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接着,“蛮烟独未归”一句,既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烟雾缭绕的南方景象,也暗含了友人独自离开的孤独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橹摇秋飓静,车展路花稀。”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宁静氛围。秋飓(飓风)已过,水面平静,只有摇动的船桨声;车行的路上,花朵稀疏,更显旅途的寂寞。这样的景象不仅渲染了离别的凄凉,也暗示了友人旅程的艰难。

“宝货槟榔重,新诗椰叶肥。”这两句转而描写友人即将携带的物品,槟榔和椰子。槟榔在南方地区是一种珍贵的特产,而新诗则代表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通过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物品,诗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最后,“故山君处近,书札莫相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期待,希望友人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平安,并保持联系。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祝愿,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期盼,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兴元府园亭杂咏.桂石堂

尝闻阳朔山,万尺从地起。

孤峰立庭下,此石无乃似。

爱尔常独来,一日须三四。

(0)

子瞻戏子由依韵奉和

子由在陈穷于丘,正若浅港横巨舟。

每朝升堂讲书罢,紧合两眼深埋头。

才名至高位至下,此事自属他人羞。

犹胜俣俣彼贤者,手把翟籥随群优。

岌如老鹤立海上,退避不与鹙鸧游。

文章岂肯用一律,独取无间有神术。

所蓄未尝资己身,搰搰恰如蜂聚蜜。

有时七日不火食,支体虽羸心不屈。

陵阳谬守卑且劳,马前空愧持旌旄。

平生读书若奊诟,老大下笔侵离骚。

贫且贱焉真可耻,欲挞群邪无尺箠。

安得来亲绛帐旁,日与诸生供唯唯。

须知道义故可乐,莫问功名能得几。

君子道远不计程,死而后已方成名。

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

(0)

送李坚甫中舍奉使还阙

曾歌出塞愁,又遣使西州。

去国星辰动,还家岁月流。

褒斜新路晚,鄠杜故园秋。

归对延和殿,从容问讲求。

(0)

和子山春日雨中书事见寄·其一

菀菀冥冥雨气沉,一春长是咏春阴。

燕归画栋帘栊静,莺下雕栏院宇深。

斗草玉钗应复约,看花金勒误重寻。

谢郎风调将谁奈,独倚书床拥鼻吟。

(0)

杨山人草堂

九陇山人文父后,心闲身健两谁如。

玉函经外传奇诀,画戟门前创隐居。

入鼎灵丹黄似橘,隔墙凡境臭如帤。

何时再到高楠下,倚遍清阴听道书。

(0)

第一百七十

天长眺东南,衰谢多酸辛。

丈夫誓许国,直笔在史臣。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