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山 家 壁 宋 /陆 游 山 中 无 传 漏 ,猿 鸣 知 既 夕 。芳 藤 上 幽 援 ,素 月 照 高 壁 。主 人 殊 喜 事 ,欢 若 有 夙 昔 。稚 子 擎 竹 盘 ,炊 黍 持 饷 客 。卜 邻 虽 未 辨 ,清 啸 聊 自 适 。还 病 久 废 诗 ,笔 端 叹 荆 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端(bǐ duān)的意思:指写作、创作的能力或水平。
卜邻(bǔ lín)的意思:预测邻居
传漏(chuán lòu)的意思:传递消息时泄漏出去,指消息传播不稳定或泄露。
高壁(gāo bì)的意思:指高大的城墙或围墙,也泛指高大的屏障或障碍物。
既夕(jì xī)的意思:既夕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无法改变。
荆棘(jīng jí)的意思:比喻困难、艰险。
衰病(shuāi bìng)的意思:指人体衰弱疾病
素月(sù yuè)的意思:指明亮而洁白的月亮,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夙昔(sù xī)的意思:夙昔指从很早以前一直到现在的时间段,也指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无传(wú chuán)的意思:没有传闻或消息传递
喜事(xǐ shì)的意思:指令人高兴的事情或好消息。
饷客(xiǎng kè)的意思:指贪污受贿的官员或公职人员。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自适(zì shì)的意思:
◎ 自适 zìshì
[self-ease] 自我舒适
- 注释
- 山中:指深山之中。
传漏:报时的钟漏。
猿鸣:猿猴的叫声。
既夕:已经到了傍晚。
芳藤:香气四溢的藤蔓。
幽援:静谧的攀缘。
素月:皎洁的月亮。
高壁:高耸的墙壁。
主人:聚会的主人。
夙昔:往昔、旧时。
稚子:幼小的孩子。
檠竹槃:以竹竿为书简。
炊黍:煮小米。
持饷客:招待客人。
卜邻:选择邻居。
辨:辨认。
清啸:清脆的啸声。
聊自适:姑且自我满足。
衰病:年老体弱。
久废诗:长时间不写诗。
笔端:笔下。
荆棘:比喻困难或阻碍。
- 翻译
- 山中没有报时的钟漏,只有猿猴的叫声告诉我们夜晚来临。
芳香的藤蔓攀爬在寂静的墙上,明亮的月光照亮了高高的墙壁。
主人对这样的聚会非常欢喜,仿佛是久违的欢乐时光。
孩子们忙碌地把竹竿当作书简,准备炊煮小米来招待客人。
虽然还没有完全确定邻居,但清脆的啸声足以让我感到自在。
我因年老体弱已久未作诗,提笔写下却感叹如行荆棘之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夜晚的静谧与诗人与山家主人的温馨互动。首句“山中无传漏,猿鸣知既夕”写出了山中的宁静,以猿猴的鸣叫告知夜幕降临。接下来,“芳藤上幽援,素月照高壁”描绘了藤蔓攀援的景象,月光洒在高高的墙壁上,营造出清冷而静美的画面。
诗人对山家主人的热情好客感到欣喜,“主人殊喜事,欢若有夙昔”,显示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孩子们也参与其中,稚子们忙碌地准备晚餐,围着竹槃拨弄着炊火,画面生动活泼。虽然还未深入了解邻居,但诗人通过“卜邻虽未辨,清啸聊自适”表达了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满足和自我陶醉。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因年老体衰,久未提笔作诗,如今面对此景,只能在笔端感叹人生的艰辛,如荆棘丛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对人生感慨的流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