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危(ān wēi)的意思:指人的生命安危,安全与危险。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凋瘵(diāo zhài)的意思:指人体衰弱、憔悴的状态。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公才(gōng cái)的意思:指具有公正才能的人,特指能够公正执法的官员。
国忧(guó yōu)的意思:指国家的忧虑和困扰。
和风(hé fēng)的意思:指温和、和善的风格或氛围。
合作(hé zuò)的意思:指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济川(jì chuān)的意思:济,救助;川,大河。比喻救济困难,帮助人们渡过困难。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民意(mín yì)的意思:民众的意见和愿望。
民情(mín qíng)的意思:指人民的心情和情感状态。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生忧(shēng yōu)的意思:担忧,忧虑,感到忧愁或烦恼
土俗(tǔ sú)的意思:
◎ 土俗 tǔsú
(1) [local custom]∶地方风俗
(2) [vulgar]∶粗俗;不雅观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忧民(yōu mín)的意思:关心百姓,为民众忧虑。
忧国(yōu guó)的意思:忧国是指为国家的兴旺和民众的福祉而忧虑担心。
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的意思:忧国忧民是指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和人民的困难和危险。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为刘东山先生即将赴任大司马之职而作的赠别之作。全诗以“身系安危四十秋”开篇,表达了对刘先生四十年来为国家安定所付出的辛勤与贡献的敬佩之情。接着,“公才合作济川舟”一句,赞美了刘先生的卓越才能,如同能承载国家航向的舵手,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和风北雨人人悦,土俗民情处处求”两句,描绘了刘先生在各地推行仁政、改善民生的场景,无论是温和的政策还是应对困难的措施,都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欢迎和积极支持。这不仅体现了刘先生治理地方的智慧与能力,也反映了其深得民心的形象。
“西北烽烟今日急,东南凋瘵几时瘳”则将视角转向国家的安全与经济问题。面对西北边疆的紧急战事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凋敝,刘先生被召赴任,肩负着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重任。这两句既展现了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也预示了刘先生将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最后,“平生忧国忧民意,心纵求休谊可休”表达了诗人对刘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崇高精神的赞扬。即便是在个人层面,刘先生也深知“谊可休”,即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之时,个人的休息与安逸是次要的,应当全力以赴,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高度概括的手法,既赞美了刘先生的卓越功绩,又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