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有几弦,汴上楼几间。
宝从真如献,人逐耿恭还。
这首诗《承君输十三筹》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对时间、音乐、建筑、宗教信仰以及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首句“欲知输筹数,计月乃闰年”,以“输筹数”比喻时间的流逝,通过计算每个月的天数来判断是否为闰年,隐含了对时间精确度的追求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秦筝有几弦,汴上楼几间”,将乐器与建筑相联,秦筝的几弦象征着音乐的美妙与和谐,而汴上楼的几间则暗示着空间的广阔与宏伟,两者都体现了艺术与建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宝从真如献,人逐耿恭还”,这里运用了佛教和历史典故。“真如献宝”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耿恭还”则是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这两句诗寓意深刻,既是对个人品德的期许,也是对社会价值的探讨。
“老氏死之徒,孙子著书篇”,“老氏”指道家创始人老子,“死之徒”意指遵循自然之道的人,“孙子”可能是指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或其后裔。这一句诗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推崇,以及对军事策略与智慧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时间、艺术、宗教、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独到见解,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六代更废兴,文士故不乏。
奋迹惊才贤,乘时见髦杰。
猗欤沈隐侯,文章何烨烨。
骋望游中台,违情守东越。
佩玉辞岩廊,鸣金下阊阖。
沿泳双溪流,迟徊三洞穴。
会圃临春风,登台望秋月。
旌旆俄飞扬,剑履倏腾踏。
一代怀龙门,千秋仰骥秣。
四声启后流,八病表先达。
尽剖洪荒秘,卓为艺林筏。
儒生互雌黄,志士竞鈇钺。
寥寥数千载,风流竟谁越。
岂伊腐草流,尘土共澌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