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平望桥下作》
《登平望桥下作》全文
唐 / 颜真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píngwàngqiáoxiàzuò
táng / yánzhēnqīng

dēngqiáoshìchángwàngwàngtiānpíng
hǎijiānjiāzhōngcháoyànshēng

jìnshānyóu仿fǎngyuǎnshuǐwēimíng
gènglǎnzhūgōngzuòzhīgāozhùmí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望(cháng wàng)的意思:远远地望着,渴望着。

凫雁(fú yàn)的意思:凫雁是指野鸭和大雁,比喻人们离群索居,不与世俗接触。

忽微(hū wēi)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而瞬间的变化。

蒹葭(jiān jiā)的意思:指茂盛的草木。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

天平(tiān píng)的意思:指一种称重器具,也用来比喻公正、公平、平衡的状态。

微明(wēi míng)的意思:微弱的光亮、微弱的明亮。

与天(yǔ tiān)的意思:与天指与天地自然相通、与天和谐共处。

终朝(zhōng zhāo)的意思:终日,整天。

诸公(zhū gō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多用于称呼群体中的人们。

注释
登:登上。
桥:桥梁。
极:尽头,此处指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处。
际海:海边,海的边缘。
蒹葭:芦苇。
终朝:整天。
凫雁:野鸭和大雁。
髣髴:隐约可见,仿佛。
微明:稍微明亮。
诸公:各位先生。
题柱:古代文人题诗于柱子上以示才华。
名:名字,此处指才华或作品的声誉。
翻译
登上桥头试着向远方眺望,视野所及仿佛与天空齐平。
海边的芦苇丛呈现出一片苍茫色彩,整日里都能听到野鸭和大雁的鸣叫声。
近处的山峦若隐若现,远处的水面突然变得清晰明亮。
再欣赏各位的佳作,更加明白那些在柱子上题诗留名的高才之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桥上眺望四周景色的情境。"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表达了诗人企图极目所及之处,与天空相连的开阔视野。"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则描绘了海边芦苇的颜色和早晨水鸟的声音,展示了自然景观的丰富性。

"近山犹髳髴"中的“犹”字表达了一种依稀、模糊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远处山峦被薄雾或云雾所笼罩,使得轮廓不甚分明。"远水忽微明"则描绘了远方水面在光线变化下显现出一种朦胧而清晰的美。

最后两句"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表达了诗人阅读他人的作品后,对于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柱上留念的理解和赞赏。这里的“更览”意味着继续阅读,“诸公作”指代其他诗人的作品,“知高”则是对高度评价的认同,“题柱名”则是一种古代记名留念的方式,通过在建筑物如石柱上刻写自己的名字。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更体现了一种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的深度。

作者介绍
颜真卿

颜真卿
朝代:唐   字:清臣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709年-784年8月23日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
猜你喜欢

剡原九曲九首·其七

清晖泛悠悠,东与班溪合。

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寞,忽有人烟杂。

我欲发棹讴,渔郎肯相答。

(0)

剡原九曲九首·其四

密筱覆埼岸,石穴黝而深。

居人负薪归,驻听风水音。

回看莲花峰,霭霭生夕阴。

不有僧钟来,高路谁能寻。

(0)

临顿里十首·其二

应爱山斋好,秋风不卷茅。

凿渠侵蚁穴,移树带禽巢。

人世真浮梗,吾生岂系匏。

不逢皮从事,谁结岁寒交。

(0)

沙河至采石二首·其二

舟中逾一月,驿路及三千。

老泪青衫上,新愁白发前。

蛩声秋岸雨,鸿影暮河烟。

不有西征客,谁同此夜眠。

(0)

江村杂兴·其三

春色冶城东,花浓笑老翁。

燕迟双垒破,蜂早一房通。

薄暝山腰雨,疏纹水面风。

便携蓑笠去,垂钓绿蒲中。

(0)

纪行诗八首·其六高邮城

茫茫高邮城,下有古战场。

当时鱼盐子,弄兵此跳踉。

燕师扫境出,供馈走四方。

长围匝百里,旌甲耀八荒。

势如泰山颓,一卵安能当。

骄将存姑息,顿刃待其降。

两机不容发,岂暇虑杀伤。

一朝谤书行,将殒兵亦亡。

唶哉三里城,百万莫与亢。

鹿走命在庖,终然属其王。

空余菩萨台,落日风沙黄。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