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折持相赠,风光益别难。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春 晚 奉 陪 相 公 西 亭 宴 集 唐 /武 元 衡 林 花 春 向 兰 ,高 会 重 邀 欢 。感 物 惜 芳 景 ,放 怀 因 彩 翰 。玉 颜 秾 处 并 ,银 烛 焰 中 看 。若 折 持 相 赠 ,风 光 益 别 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放怀(fàng huái)的意思:放松心情,不再拘束。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感物(gǎn wù)的意思:指人的感觉对外界事物产生共鸣或有所触动。
高会(gāo huì)的意思:指高明的智慧和才干。
向阑(xiàng lán)的意思:指向某个方向行走或朝着某个目标努力。
邀欢(yāo huān)的意思:邀请欢乐的人一起共度时光
玉颜(yù yán)的意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皮肤白皙如玉。
中看(zhōng kàn)的意思:形容程度不高,只是尚可。
烛焰(zhú yàn)的意思:指烛光摇曳的样子,比喻事物的存在或发展不稳定。
- 翻译
- 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再次举行盛大的聚会以寻欢作乐。
感叹自然之美,我们借着笔墨尽情挥洒情感。
在美艳的玉颜和明亮的银烛光下欣赏这一切。
如果能折取这美景赠予他人,离别时的风光更显得难以割舍。
- 注释
- 林花:盛开的花朵。
阑:将尽,结束。
高会:盛大的聚会。
重邀欢:再次邀请欢乐。
感物:感受事物。
惜:珍惜。
芳景:美丽的景色。
綵翰:彩笔,借指诗文。
玉颜:美丽的容颜。
秾:浓艳。
并:一起。
银烛:银色的蜡烛。
若:如果。
折:折取。
风光:景色,风光。
益:更加。
别难:离别时难舍。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夜举行的宴会,气氛庄重而欢快。"林花春向阑,高会重邀欢"展现了宴会举办于春意盎然之际,树木繁茂之地,主人对宾客的热情邀请与期待欢聚的情景。"感物惜芳景,放怀因綵翰"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和眼前风光的感慨,以及心中所积累的情思如同书画一般丰富多彩。
接下来的"玉颜秾处并,银烛焰中看"细腻描绘了宴会上的华丽景象:女性佳人的容颜如玉石般洁白,她们或坐或立于一旁;而银制的烛台内蜡烛燃烧,光影交错,增添了一份温馨与诱人。"若折持相赠,风光益别难"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时刻和场景的珍惜之情,如果能够将这一幕如同折枝一般带走,那么这种美好的风光就会变得更加难以忘怀。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宴会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生活的享受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情和美好瞬间的珍视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金兄
大学融智门,至善在所止。
明德与新民,贯通无异理。
万折水必东,千古吾晦翁。
考亭追杏坛,犹存舞雩风。
昔者学易堂,粤山宽閒野。
此道闻而知,笃信无虚假。
尚有刘静春,至理共乐循。
我登二老门,天方寿斯文。
服膺善恐失,适正杜邪曲。
当时片言下,问道不隔宿。
学易堂已空,谁与鞭凡庸。
静春正耆庞,抠衣尽从容。
襟谊子崇笃,远来顾茕独。
作诗念清新,愧我言腐熟。
四海皆弟兄,尚友惟辅仁。
春草正碧色,话别同敷陈。
游四明留题丹山
四明光照九霄寒,阆苑神仙日往还。
瀑布远从银汉落,洞门长锁白云閒。
深崖瑞木金文润,绝顶灵槎铁色斑。
无限遗踪人莫识,落花香泛水潺潺。
示赵与槟弘毅章
天之苍苍,而在山中。大畜之象,验之于躬。
六尺之微,万善毕丛。往行前言,浩浩无穷。
一以贯之,何所不容。两间非大,此之谓弘。
牝马之贞,行地无疆。古往今来,其道有常。
是以资生,至哉化光。君子体之,六二直方。
直内方外,何用不臧。守此之毅,贲育非刚。
泗亭之参,以此任道。繇轲而后,孰其深造。
濂洛儒先,知德之奥。非苟知之,亦免允蹈。
兴夫请书,朝夕戴抱。懋哉懋哉,至于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