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植处倚苍岏,曾蔽秋苔两席宽。
- 翻译
- 过去种植的地方靠着高大的松树,曾经遮盖了秋天的青苔,使得两张席子下的空间都显得宽敞。
自从分别后,我没有因为贪图清凉而在那里过夜,子孙们也就无法忍受那样的寒冷。
- 注释
- 植处:种植的地方。
倚:靠着。
苍岏:高大的松树。
蔽:遮盖。
秋苔:秋天的青苔。
两席宽:两张席子下的空间宽敞。
别后:分别之后。
贪水宿:贪图在清凉地方过夜。
儿孙:子孙们。
那得:怎能。
许:允许。
萧寒:寒冷。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镃的作品,名为《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其四)》。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很典型,它描绘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留恋。
“往年植处倚苍岏,曾蔽秋苔两席宽。”这里,“往年”指的是过去的日子,“植处”则是指栽培植物的地方。诗人提到自己曾经种过一片绿意,而“倚苍岏”给人一种自然与山水相依的感觉。“曾蔽秋苔两席宽”,这里的“蔽”有覆盖的意思,“秋苔”则指秋天长出的青苔。诗中提到的“两席宽”,可能是指在这片绿意中,能够容纳两个人的空间。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别后不因贪水宿,儿孙那得许萧寒。”“别后”意味着离别之后,“不因贪水宿”则表明诗人在离别后并没有因为怀念而留恋于过去。这里的“贪水宿”,水通常象征情感和记忆,而“宿”则是停留。“儿孙那得许萧寒”,这句话里的“儿孙”指的是下一代,“那得许”表达了一种疑问或是不确定的语气,“萧寒”则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和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未来的无奈与不确定。张镃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水、苔、岏等意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深远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赵振文在城北厢两月无日不游马塍作歌美之请
马塍东西花百里,锦云绣雾参差起。
长安大车喧广陌,问以马塍云未识。
酴醾缚篱金沙墙,薜荔楼阁山茶房。
高花何啻千金直,著价不到宜深藏。
青鞋翩翩乌鹤袖,严劳引首金蒋后。
随园摘蕊煎冻酥,小分移床献春酒。
陈通苗傅昔弄兵,此地寂寞狐狸行。
圣人有道贲草木,我辈裁花乐太平。
知君已於苕水住,尽日櫓声摇上渚。
无际沧波蓼自分,有情碧落鸥偏聚。
追农风光天漫许,抛掷身世人应怒。
君不见南宫载宝回,何如赵子穿花去。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一烛发明百巧
古称净琉璃,物现我常寂。
胡为自争妍,照耀出痕迹。
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
愿息终岁劳,留作袖手安。
送惠县丞归阳羡
三岭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画绣徘徊。
三年尘土无人识,山水虚闲与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