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犹阻寇,梨岭更谁登。
作宰应无俸,归船必有僧。
滩平眠獭石,烧断饮猿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乱之际的凄凉氛围与人物离别的情景。开头“东南犹阻寇,梨岭更谁登”两句,透露出战争导致道路阻断,连山上的梨树也无人问津,表达出一份荒凉与孤寂。接着“作宰应无俸,归船必有僧”两句,则是说送别的人将担任地方官职,而自己则是在归途中一定会遇到和尚,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对佛法的向往或对人世的超脱。
下片“滩平眠獭石,烧断饮猿藤”写的是自然景观,其中“滩平”指水边平坦的地方,“眠獭石”则形象地描绘出野兽在石头上休息的情状;而“烧断饮猿藤”则可能是比喻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猿藤被烧断,象征着某种联系的中断。
最后,“岁尽校殊最,方当见异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个人能力的反思。在岁末之际,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成就进行回顾,而“方当见异能”则预示着未来可能展现出不凡的才能或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夜来风色。
叹青灯素被,早寒欺客。
想寂寞、人在帘栊,望鸿雁欲来,又催刀尺。
秋满关河,更谁倚、夕阳横笛。
记题花赋月,此地与君,几度游历。
江头楚枫渐赤。
对离尊饮泪,难问消息。
趁一舸、千里东归,眇天末乱山,水边孤驿。
晚年华,怅回首、雨南云北。
算今古、此情此恨,
方寸地,七十四年春。
世事几浮云。
躬行斋内蒲团稳,耆英社里酒杯频。
日追游,时啸咏,任天真。
喜女嫁男婚今已毕。
便束帛安车那肯出。
无一事,挂闲身。
西湖鸥鹭长为侣,北山猿鹤莫移文。
愿年年,汤饼会,
沙禽毛羽新,来往采桑津。
野水碧于草,桃花红照人。
徘徊远山莫,窈窕江南春。
芳思不可极,悠然怀钓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