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法晨方度,其如夜未明。
唱罢城乌起,闻来野雉惊。
百二(bǎi èr)的意思:形容非常聪明、机智。
虎口(hǔ kǒu)的意思:虎口指的是虎的嘴巴,成语中表示危险、困难的境地。
狐裘(hú qiú)的意思:指伪装成正人君子的坏人,比喻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心怀不轨。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见事(jiàn shì)的意思:指能够凭借经验和智慧看清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的真相。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秦人(qín rén)的意思:指有勇无谋的人,形容只有勇气而缺乏智慧的人。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食顷(shí qǐng)的意思:指吃饭的时间。
危机(wēi jī)的意思:指危险和困难的关键时刻。
野雉(yě zhì)的意思:比喻在平凡中具备非凡的才华或品质。
珠履(zhū lǚ)的意思:指女子美丽华贵,穿着华丽的鞋履。
追兵(zhuī bīng)的意思:指追赶的兵马,比喻紧追不舍的追逐者。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紧急关头和人们的焦虑心情。"关法晨方度,其如夜未明"表达了一种时间紧迫、事不宜迟的情形,仿佛黎明前的黑暗与不安。"危机真虎口,急计假鸡鸣"则显示了战乱中的危险和人们急中生智的状况,用假鸡叫声来提醒或欺骗敌人。
接着的"唱罢城乌起,闻来野雉惊"描绘了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景,城里的乌鸦飞起,野外的鸟类也被惊扰,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到来。"秦人百二险,齐客两三声"可能是指战乱中的危机重重,以及不同方势力之间的对峙。
诗中"珠履颜何厚,狐裘计已行"则描绘了一种贵族或官员匆忙离去的情形,他们的装扮豪华,但却不得不仓促逃离。"昭王见事缓,食顷遣追兵"则表达了统治者在紧急关头可能做出的决策,即便是晚了一步,也要发兵追击。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危机和逃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动荡时局的深刻感受。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所体现出的忧国忧民之心。
啄木鸟,五花色。朝飞城南,暮飞城北。
老树无虫啄,风叶徒恻恻。
鸟以虫为饵,虫在树心里。
雨注风刮树欲死,明年何处哺其子。
尔不见首阳山中蝉,吸露向风烟。
又不见延陵江上雁,啄稻在平田,只今树木高于天。
吁嗟啄木鸟,尔心胡不然。
屏迹谢纷扰,幽居带川原。
萧然无馀蓄,竹素开南轩。
新雨陇头绿,晨兴起柴门。
抱锄薙荒翳,聊以护苗根。
息劳憩古木,散帙披群言。
古今数千载,起伏一何繁。
残编未了了,暝色集墟村。
坂草饭黄犊,栖禽惊复喧。
归休茅檐下,列坐共儿孙。
曷以慰渴饥,浊酒盈芳樽。
优游此卒岁,干禄非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