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歙 州 山 行 怀 故 山 唐 /白 居 易 悔 别 故 山 远 ,愁 行 归 路 迟 。云 峯 杂 满 眼 ,不 当 隐 沦 时 。
- 注释
- 悔别:对离开故乡的懊悔和告别之情。
故山:指故乡的山,象征故乡。
愁行:带着忧愁前行。
归路:返回家乡的路。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杂满眼:形容山峰众多,视线被遮挡。
隐沦:指隐居或者逃避世俗。
时:时候,时机。
- 翻译
- 后悔离别了故乡的青山,行走归乡的路途充满忧愁。
满眼都是缭绕的云峰,这并非隐居避世的时机。
-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歙州山行怀故山》,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他深切的情感和对远离家乡的思念。开篇“悔别故山远,愁行归路迟”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对于离开那座熟悉而又亲近的心灵之地——故山感到后悔,并且因思念家乡而使归途变得更加缓慢和沉重。这里的“故山”不仅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接下来的“云峰杂满眼,不当隐沦时”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面对层叠的云峰,这些壮丽而又迷离的景色充盈了他的视线,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一种不应期的沧桑感,似乎在提醒他某个时刻已经逝去,不应该再被忽略或遗忘。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故土的深情描绘和对归途延缓的心境表达,白居易展现了自己作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以及对个人生命历程中某些时刻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冬十二月朔,余弟熙庵邀同羽可舍人、张楚瞻运副、徐荆山孝廉游龙蟠洲。夜宿山房,舍人赋诗纪事,次韵和之
严冬晓气涵空蒙,蒹葭萧瑟宛在中。
一水盈盈少人渡,隔岸但闻烟外钟。
吾弟好事足幽兴,座有嘉客酒不空。
舣舟冲寒作高会,俊游胜侣殊雍容。
故乡好山江城画,层楼修竹环重重。
登览未穷日且暮,野航张宴华灯红。
围炉清话忘夜冷,不辞浊醪更百钟。
风光本地恣胜赏,百年兴废思前功。
此洲中流作砥柱,渟峙渊岳气象雄。
上有神灵默呵护,群英先后扬清风。
仰高怀古发遐想,岁寒犹见林木浓。
郭熙对竹还画竹,直欲肖竹如蟠龙。
虚亭风急戛青玉,夜阑枕上鸣淙淙。
吾辈聚散何常所,桑梓兹会真奇逢。
山门红日忽明发,相与呵冻传灵踪。
《冬十二月朔,余弟熙庵邀同羽可舍人、张楚瞻运副、徐荆山孝廉游龙蟠洲。夜宿山房,舍人赋诗纪事,次韵和之》【清·刘绎】严冬晓气涵空蒙,蒹葭萧瑟宛在中。一水盈盈少人渡,隔岸但闻烟外钟。吾弟好事足幽兴,座有嘉客酒不空。舣舟冲寒作高会,俊游胜侣殊雍容。故乡好山江城画,层楼修竹环重重。登览未穷日且暮,野航张宴华灯红。围炉清话忘夜冷,不辞浊醪更百钟。风光本地恣胜赏,百年兴废思前功。此洲中流作砥柱,渟峙渊岳气象雄。上有神灵默呵护,群英先后扬清风。仰高怀古发遐想,岁寒犹见林木浓。郭熙对竹还画竹,直欲肖竹如蟠龙。虚亭风急戛青玉,夜阑枕上鸣淙淙。吾辈聚散何常所,桑梓兹会真奇逢。山门红日忽明发,相与呵冻传灵踪。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0367c6bc0747630982.html
徐穆庵教授新造宾旸楼落成,偕刘伯瑗、李愚亭诸广文邀集同人饮于楼上,即席赋赠·其二
楼居自笑亦因缘,风月平分又眼前。
山水古来文字迹,东南今日主宾筵。
重将萸菊寻高会,莫向蓬莱问散仙。
赢得九衢同引领,虹光上烛满江天。
徐穆庵教授新造宾旸楼落成,偕刘伯瑗、李愚亭诸广文邀集同人饮于楼上,即席赋赠·其一
地近宫墙远势横,才归结构便峥嵘。
山川何处无佳胜,风雅还须属老成。
帆向天边收几席,人从画里指江城。
故乡自此添新景,鹭白螺青相对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