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分付(fēn fù)的意思:分派任务或责任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蛮烟(mán yān)的意思:形容战火连绵不断,烟尘四起。
全真(quán zhēn)的意思:全真指的是完全真实、真正无虚假的意思。
书人(shū rén)的意思:指读书人,有学问的人。
投老(tóu lǎo)的意思:投老指投奔老师或者投靠老师,表示寻求保护或指导。
微言(wēi yán)的意思:微小的言辞,指言辞短小而深刻。
未央(wèi yāng)的意思:指永远不会结束或终结的状态,也指无穷无尽、无法计算的数量。
炎荒(yán huāng)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干旱荒芜的景象。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瘴雨(zhàng yǔ)的意思:指瘴疠流行的时候下的雨,也用来形容灾难连绵不断。
诸郎(zhū láng)的意思:指众多男子或众多人。
追随(zhuī suí)的意思:追随指的是跟随、追赶别人,表示紧跟在别人的后面或者追随别人的行动。
乐未央(lè wèi yāng)的意思:形容欢乐无穷,乐不思蜀。
瘴雨蛮烟(zhàng yǔ mán yān)的意思:形容瘴疠猖獗,烟雾弥漫的景象。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道潜为苏轼(东坡先生)所作的挽词之一,通过描绘苏轼晚年流放南方的艰难生活,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苏轼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首联“群惊投老窜炎荒,瘴雨蛮烟岂易当”,开篇即以“群惊”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世人对苏轼被贬谪到偏远南方的震惊和不解。接着,“投老窜炎荒”点明了苏轼晚年流放的艰苦环境,“瘴雨蛮烟”则进一步渲染了南方恶劣的自然条件,暗示了苏轼面临的生存挑战之大,难以承受。
颔联“焘气内全真自葆,铁心无动亦何妨”,转而赞颂苏轼在逆境中保持本真、内心坚定的品质。这里的“焘气”可能指天地间的大气或宇宙能量,暗含苏轼虽处逆境,但内在精神依然强大,能够自我保护。“铁心无动”则形容苏轼面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始终保持内心的坚毅和不动摇,这种精神状态是值得钦佩的。
颈联“海山出处凭谁共,蜑叟追随乐未央”,进一步描绘了苏轼晚年的生活状态。这里提到“海山出处”,可能是指苏轼晚年隐居于海边或山中的生活,而“凭谁共”则表达了苏轼在这样的生活中缺少知音的孤独感。然而,“蜑叟追随乐未央”则表明苏轼身边仍有追随者,他们共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观的态度令人感动。
尾联“准易著书人不见,微言分付有诸郎”,最后两句提到了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人的影响。这里“准易著书”可能是指苏轼编纂《易传》之事,而“微言分付有诸郎”则暗示苏轼在晚年将深奥的道理和智慧传授给自己的子女或其他追随者,体现了他作为思想家和教育者的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超然,也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