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众山殊,寺非诸寺拟。
无面不当江,有林皆照水。
南泠隔吴会,北渡通扬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通过对金山寺的独特描绘,展现了其与众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色。首句“山与众山殊”,强调了金山寺所在的山峰与其他山的不同之处,可能暗示着其独特风貌或地位。次句“寺非诸寺拟”进一步突出了该寺在众多寺庙中的独一无二。
接下来,诗人通过“无面不当江”和“有林皆照水”两句,描绘了金山寺四周被江水环绕,树木倒映在水面的景象,展现出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诗人以“南泠隔吴会,北渡通扬子”点明金山寺的地理位置,它不仅连接了吴越两地,还与扬子江相通,显示出其交通要冲的地位。
最后两句“还看上下帆,日日何常已”表达了诗人对每日船只来往于金山寺前的繁忙景象的观察,以及对这种日常生活的感叹,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持久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的地理特点和独特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