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山与众山殊,寺非诸寺拟。

无面不当江,有林皆照水。

南泠隔吴会,北渡通扬子。

看上下帆,日日何常已。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当(bù dàng)的意思:不适当;不合适;不恰当

何常(hé cháng)的意思:没有特定的含义,常用于修辞或修辞句中。

看上(kàn shàng)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物产生好感或赞赏。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上下(shàng xià)的意思:上下表示范围或顺序,上指高处、前者或前侧,下指低处、后者或后侧。

吴会(wú huì)的意思:指吴国的会议,也泛指会议。

注释
山:指特定的山。
众山:众多的山。
殊:不同。
寺:寺庙。
诸寺:其他的寺庙。
拟:比拟,相比。
无面:没有一面。
当:面临。
江:江面。
有林:有树林。
照水:倒映在水中。
南泠:地名,南泠桥。
吴会:古时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今江苏、浙江一带。
北渡:向北的渡口。
扬子:扬子江,长江下游的别称。
还看:回头望去。
上下帆:来往的船只。
何常已:何时停止,意指每日的船帆起落。
翻译
这座山与众不同,寺庙并非寻常可比。
没有一面不临江,每片树林都倒映在水面。
南泠桥隔开吴越之地,北边的渡口通往扬州。
回望江上船只往来,每天的日出日落何时停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通过对金山寺的独特描绘,展现了其与众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色。首句“山与众山殊”,强调了金山寺所在的山峰与其他山的不同之处,可能暗示着其独特风貌或地位。次句“寺非诸寺拟”进一步突出了该寺在众多寺庙中的独一无二。

接下来,诗人通过“无面不当江”和“有林皆照水”两句,描绘了金山寺四周被江水环绕,树木倒映在水面的景象,展现出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诗人以“南泠隔吴会,北渡通扬子”点明金山寺的地理位置,它不仅连接了吴越两地,还与扬子江相通,显示出其交通要冲的地位。

最后两句“还看上下帆,日日何常已”表达了诗人对每日船只来往于金山寺前的繁忙景象的观察,以及对这种日常生活的感叹,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持久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的地理特点和独特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慨。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讳日有感

十二月逢哉生魄,江山为尔生愁色。

黄昏庭树乌上啼,一声何处江楼笛。

(0)

吴瑞卿送菊用东坡韵答之

江山摇落见霜葩,枕畔香风到细丫。

不是先生爱孤寂,人间回首已无花。

(0)

程节妇诗钟氏狂客之女

风俗当年坏一丝,直到于今腐烂时。

欲论千古纲常事,除是渠家节妇知。

(0)

次韵送林大参之任广西·其三

碧玉高楼架紫云,世间应笑此楼深。

忽闻夜半鹏风起,九万扶摇好在今。

(0)

次韵王乐用佥宪见寄·其一

春到江门好放舟,放舟处处是天游。

能将公事此中了,何啻于今第一流。

(0)

龙江邓翘送晚菊

氤氲何处送花舟,岁晚相看碧玉秋。

笑把一杯花亦笑,年年公酒为花留。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