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山十咏同陈沈二太史黎秘书杨祠部丘计部李环卫朱光禄安茂才童康邓朱四山人作·其六玄贞观》
《西山十咏同陈沈二太史黎秘书杨祠部丘计部李环卫朱光禄安茂才童康邓朱四山人作·其六玄贞观》全文
明 / 胡应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万山苍翠合,流水潇潇

雾里瑶台出,云中绛节朝。

桃花开绝涧,松影层霄

时听群仙度,天风玉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翠(cāng cuì)的意思:形容植物呈现出深绿色、浓郁的颜色。

层霄(céng xiāo)的意思:形容层次高,气势磅礴。

绛节(jiàng jié)的意思:保守秘密或守身如玉的品质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时听(shí tīng)的意思:时刻倾听,时时警惕

松影(sōng yǐng)的意思:松树的影子,比喻长期在某个地方待着的人。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潇潇(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雨水或泪水连绵不断

瑶台(yáo tái)的意思:指高台、高阶,也用来形容高贵、尊贵的地位或身份。

玉箫(yù xiāo)的意思:指音乐之声悦耳动人。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首句“万山苍翠合”,以“苍翠”二字勾勒出山色的深邃与生机,而“合”字则赋予了群山一种浑然一体的壮丽感。接着,“流水晚潇潇”一句,通过“晚”字点明时间,营造出傍晚时分特有的宁静氛围,而“潇潇”则生动地描绘了流水潺潺的声音,仿佛能听到水声在山谷间回荡。

“雾里瑶台出,云中绛节朝”两句,运用了神话般的意象,将观者带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雾中的瑶台如同仙境般若隐若现,云中的绛节则象征着神圣与尊贵,两者相映成趣,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想象空间。

“桃花开绝涧,松影落层霄”描绘了一处自然美景,桃花在深涧中绽放,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而松影落在云霄之上,则是大自然力量与和谐的体现,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最后,“时听群仙度,天风引玉箫”将诗歌推向高潮。群仙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天风与玉箫的结合,更是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世界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丰富想象,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审美境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

作者介绍
胡应麟

胡应麟
朝代:明   字:元瑞   号:少室山人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猜你喜欢

又歌

望远忽不见,惆怅当徘徊。

恩泽实难忘,悠悠心永怀。

(0)

拟铁笛先生游虎丘得开字韵

九月九日天无雨,携妓游山亦快哉。

铁笛一声厓石裂,银门多为菊花开。

空池剑气干丹极,古寺芙蓉照紫苔。

爱杀月明江路静,画船箫鼓缓歌回。

(0)

效刘屏山作十二相属歌

鼷鼠不发千钧机,衅钟无罪牛何之。

大人虎变不可测,狡兔死窟元来痴。

龙梭悬壁风雷起,常山蛇行首应尾。

服车良马时使欤,触藩羸羊势然耳。

楚人冠猴事有无,鸡肋取食难为图。

累累堪笑丧家狗,慎勿远效辽东猪。

(0)

姚子章人回知骑从在杭即欲渡江一见递中得书闻已归玉山中遂成怅然因寄

闻住西湖十日还,冷泉亭下水潺湲。

钱塘东去直到海,于越南来总是山。

情逐断猿明月夜,兴随孤鸟白云间。

玉山池馆花无数,应待幽人一破颜。

(0)

分得乌夜啼送朱长元赴胶州同知

城头乌夜啼,还过上林栖。

上林高树多好枝,归飞哑哑东复西。

起看江月沈江底,使君远游中夜起。

软红陌上踏青阳,快马犹龙车似水。

乌夜啼,啼送君。

驱车出门风欲薰,东方日出如车轮。

(0)

过麋洲书舍寄葛青城

重来问讯东桥竹,竹里锄云结草堂。

隔草淮山当雁汊,半陂春水护麋场。

交游契阔频搔首,今古兴亡一断肠。

田野不妨聊卒岁,宦途何处是康庄。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