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区大相的《舟中杂咏》系列之一十一,通过对比河流与海洋的特性,以及对淮徐地区地理变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首句“河流未易清”,以河流比喻人心或世事,暗示了事物的复杂性和难以彻底澄清的本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泥沙、污染等,使其难以保持清澈。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强调了事物的多面性和不可完全理解的一面。
接着,“海波亦难晏”将视角转向海洋,进一步扩展了这一主题。海洋的波涛汹涌,象征着世界的广阔与变化无常,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波动和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海浪的起伏不息,难以平静,与前一句的河流形成呼应,共同展现了自然界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动态与复杂性。
后两句“不见淮徐间,深谷为高岸”,则通过地理现象的描述,进一步深化了对变化与转化的理解。淮徐地区,指的是淮河与徐州一带,这里地形复杂,山川交错。诗句中的“深谷为高岸”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原本深邃的山谷,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高耸的山脉。这种转变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变化,也是自然规律作用下的结果,体现了自然界中事物不断演变、相互转化的规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探讨了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和内在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通过对比河流与海洋、描述淮徐地区的地理变化,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世间万物动态变化的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南少府归寿春
人言寿春远,此去先秋到。
孤客小翼舟,诸生高翅帽。
淮风生竹簟,楚雨移茶灶。
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
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
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