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沿峻壁还,寻溪意未閒。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宝积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才沿峻壁还”开篇即以“峻壁”展现山势之险峻,暗示了旅程的艰难。接着“寻溪意未閒”则透露出诗人虽已到达目的地,但心中仍充满探索的欲望,不愿停下脚步。
“日光先透石”一句,通过光线穿透岩石的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光影变化,也象征着光明穿透黑暗,寓意着真理或希望的显现。而“树势欲争山”则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树木与山峦之间的竞高,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
“花是仙源异”一句,将花朵比作来自仙境的奇异之物,不仅赞美了花的美丽,更赋予了它们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是大自然的灵性体现。最后,“头从玉塞班”可能是指头饰或某种装饰品,此处用以形容花的精致与华美,进一步强化了花朵的非凡形象。
“廿年辛苦意,凄折对松关”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回顾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与艰辛,面对松林间的关隘,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道路的期许。这里的“凄折”二字,既表达了对过去不易的感伤,也蕴含了对未来的坚定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亳州薛考功
少年不识字,持戟仕金门。
万事蹉跎岂自料,一官憔悴与谁言。
上书昨日辞天子,还从阙下归田里。
束缚始自重为人,激昂尚欲酬知己。
不悟名轻世果然,翻嫌计晚身如此。
便尔深林学遁栖,家贫那免伏耕犁。
腰镰暮向夷门北,倚仗朝过莘野西。
伐木手营一茅宇,披榛力灌几药畦。
箧中笔砚无时把,肘后诗书坐懒题。
往往顽痴众所疑,悠悠端合困明时。
闻君解语五千字,宅畔仙窟定所知。
此日低头应笑我,平时开口却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