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能缚元济,城不陷睢阳。
思奋少连笏,耻同袁盎堂。
这首挽诗颂扬了李公在政治上的卓越功绩与刚正之气。首句“方面功尤著”,赞扬李公在地方治理上成就显著,表现出他的能力与贡献。接着“朝端气最刚”则进一步描绘出李公在朝廷中的威严与坚定,彰显其人格魅力。
“身能缚元济,城不陷睢阳”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李公不仅在地方治理上有卓越表现,更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国家利益,如历史上的英雄一般,展现了他忠诚与勇敢的一面。
“思奋少连笏,耻同袁盎堂”则是对李公个人品质的进一步赞美。这里将李公比作古代的忠臣,表达了他对权力的尊重和对道德的坚守,同时也暗示了他不愿与那些违背原则的人为伍,体现了他的高洁与独立。
最后,“永嘉瞻五马,遗爱可能忘”两句,以永嘉(地名)的百姓对李公的怀念,来表达李公离世后,人们对其恩德的深深怀念与不舍。这里的“五马”是古代官吏出行的标志,象征着李公曾经的官职与影响力,而“遗爱”则指李公留下的美好影响与恩泽,即使他已逝去,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与恩惠却永远被人们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生动的比喻,深情地歌颂了李公的卓越功绩、高尚品德以及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敬意与缅怀之情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