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越来溪》
《越来溪》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古风

上山不改,溪边台已倾。

越兵来处路,流水哀声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哀声(āi shēng)的意思:指悲伤或悲痛的声音。

荷花(hé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或文化修养深厚。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来处(lái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来历。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亡国(wáng guó)的意思:指国家灭亡或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险。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溪边(xī biān)的意思:指溪水旁边,形容环境清幽、宜人。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越来溪》描绘了一幅溪流边的历史沧桑画面。首句“溪上山不改”暗示着溪流旁的山峦依旧如故,然而接下来的“溪边台已倾”则揭示了时光流转,曾经的建筑遗迹已经破败。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痕迹,通过提及越兵的行经之路,以及流水仿佛还回荡着哀伤之声,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过往战争的沉痛记忆和对逝去和平的怀念。

后两句“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以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世事无常,昨日的荷花盛开,今日却只剩下菱叶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轮回。最后,“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国家衰亡的感慨,以及对无处发泄的哀怨只能归咎于溪水的无奈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溪水为线索,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的交织,寓言般地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闻和甫补池掾

遭时何必问功名,自古难将力命争。

万户侯多归世胄,五车书独负家声。

才华汝尚为丞掾,老懒吾今合钓耕。

外物悠悠无得丧,春郊终日待相迎。

(0)

送苏屯田广西转运

置将从来欲善师,百城蹉跌起毫釐。

驱除久费兵符出,按抚纷烦使节移。

恩泽易行穷苦后,功名常见急难时。

孺文此日风流在,直笔他年岂愧辞。

(0)

至开元僧舍上方次韵舍弟二月一日之作

溪谷溅溅嫩水通,野田高下绿蒙茸。

和风满树笙簧杂,霁雪兼山粉黛重。

万里有家归尚隔,一廛无地去何从。

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钟。

(0)

读汉功臣表

汉家分土建忠良,铁券丹书信誓长。

本待山河如带砺,何缘菹醢赐侯王。

(0)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其二

岁熟田家乐,秋风客自悲。

茫茫曲城路,归马日斜时。

(0)

自定林过西庵

午鸡声不到禅林,柏子烟中静拥衾。

忽忆西岩道人语,杖藜乘兴得幽寻。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