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清 惠 庙 宋 /刘 克 庄 来 访 古 祠 宫 ,迢 迢 过 水 东 。一 条 溪 不 断 ,数 里 竹 方 通 。巫 拜 分 馀 胙 ,商 行 祷 顺 风 。妆 楼 空 百 尺 ,半 仆 夕 阳 中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访古(fǎng gǔ)的意思:指寻访古迹、古人遗迹或古代文化等。也可泛指对历史、文化等进行研究和探索。
过水(guò shuǐ)的意思:指通过水流过,形容事物被冲刷洗涤或经历了一番磨砺。
来访(lái fǎng)的意思:指某人到达某地拜访或访问。
商行(shāng háng)的意思:指商业行为或商业活动。
顺风(shùn fēng)的意思:指遇到顺利的风势,比喻事情顺利进行或得到帮助。
祠宫(cí gōng)的意思:祠庙宫殿。也用来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一条(yī tiáo)的意思:指一条线索、一项规定或一种方式。
妆楼(zhuāng lóu)的意思:指妇女的妆扮和楼阁,比喻虚有其表,外表美好而内里空虚。
- 注释
- 来访:拜访,游览。
祠宫:古代供奉神灵的庙宇。
迢迢:遥远的样子。
水东:向东边的水边。
溪:小河。
不断:连续不断。
数里:几里路。
竹方通:竹林小道通向远方。
巫拜:巫师进行祭祀仪式。
分馀胙:分发祭祀后的剩余食物。
商行:商人出行。
祷顺风:祈求顺利的风向。
妆楼:妇女化妆或休息的地方。
空百尺:高耸入云,形容楼阁之高。
半仆:半隐半现。
夕阳中:在夕阳的照耀下。
- 翻译
- 我来到古老的祠庙,沿着流水向东走去。
一条溪流连绵不断,几里竹林才通向那里。
巫师分发祭祀剩余的食物,商人祈求顺风出行。
高高的妆楼空置在那里,半掩在夕阳的余晖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祠宫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祭拜活动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神灵的崇敬之情。
"迢迢过水东" 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场所,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流向东方,这条小溪不仅为诗人提供了行走的路径,也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一条溪不断,数里竹方通" 这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自然景观。溪水连绵不绝,伴随着诗人的脚步延伸而去,而周围的竹林则如同绿色的长廊,一直铺展到远处,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
"巫拜分馀胙,商行祷顺风" 这两句,则转向了人文活动的描写。诗人观察到了人们在这里进行祭祀和祈求平安的场景,其中“巫拜”指的是祭司或巫师在进行宗教仪式,而“商行祷顺风”则表明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宗教行为,能够得到神灵的庇护,祈求风调雨顺。
"妆楼空百尺,半仆夕阳中"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了建筑物的描写。这里的“妆楼”指的是古祠宫中的某一建筑,或许是用于祭拜或休憩的地方,而“空百尺”则形象地表达出这座建筑的高大和开敞。夕阳洒在其上,形成了一幅温馨而又静谧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交织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宗教情感的地方。诗人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馀。
送钱虞仲兄弟
灯火相从总角初,只今已是十年馀。
穷愁懒漫吾犹故,文采雍容子甚都。
连璧肯来同寂寞,归鞍宁不少踌躇。
风流一别应如雨,傥有来鸿细作书。
满庭芳·其一
鹏海风波,鹤巢云水,梦残身寄尘寰。
老来穷健,无闷也无欢。
随分饥餐困睡,浑忘了、秋热春寒。
清平世,闲人自在,乘兴访溪山。渔竿。
要老伴,浮江载酒,舣棹观澜。
倩轻鸥假道,白鹭随轩。
直到垂虹亭上,惊怪我、却做仙官。
中秋月,披襟四顾,不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