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心(chán xī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赤城(chì chéng)的意思:指人名、地名等的简称,也指人名、地名等的简称,也指红色、红润、红艳。
丹阙(dān quē)的意思:丹阙指的是古代宫殿中红色的宝阙,比喻美好的宫殿或建筑物。
法空(fǎ kōng)的意思:指法力高深,空灵出尘,超脱红尘世界。
高迹(gāo jì)的意思:指人的声誉或事物的名声很高。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阙下(què xià)的意思:指位于高处或重要位置的人物或事物。
万法(wàn fǎ)的意思:指法律、规章制度等各种法则和条文。
锡杖(xī zhàng)的意思: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香社(xiāng shè)的意思:香社是指古代用来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场所。
宴寂(yàn jì)的意思:宴请过后的寂静。
- 翻译
- 高尚的足迹怎能长久留存,禅心看待万物皆为空无。
你从道教宫殿下来,又返回到赤城山中。
身披袈裟进入船舱,穿过树林的是锡杖风声。
何时能与你一同建立香社,共度宁静的修行生活?
- 注释
- 高迹:高尚的足迹。
宁:怎能。
留得:长久留存。
禅心:禅修的心境。
万法:万物。
空:空无。
丹阙:道教宫殿。
下:下来。
去返:返回。
赤城:赤城山。
舫:小船。
袈裟:僧侣的长袍。
月:月光。
穿林:穿过树林。
锡杖:僧人的手杖。
风:风声。
结香社:建立香社。
宴寂:共度宁静。
师:导师,这里指僧侣。
同:一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返回庙宇的情景,充满了对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高迹宁留得”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寂静高地的向往与留恋之情;“禅心万法空”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禅宗“一切皆空”的哲学认识。
接着,“来从丹阙下,去返赤城中”两句,描绘了僧人的行踪,从高峻的丹阙(山名)下来,又返回位于赤城中的庙宇。这里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示,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入舫袈裟月,穿林锡杖风”两句则生动描绘了僧人乘舟、携带禅杖行走于山林之间的情景。月亮下,穿梭在树木间,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对佛法修持生活的热爱。
最后,“何时结香社,宴寂与师同”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僧人共聚、共同修行的渴望。这里的“香社”可能指的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是一种精神上的团体,而“宴寂”则是希望能够在宁静中与师傅一道,共同享受禅定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寺过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美学追求,也透露出对佛法、自然和精神修持生活的深切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