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分孤浦月,林响隔溪风。
夜久烟初散,谈高酒数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湖上晚宴场景。诗人李孙宸以细腻的笔触,将烟雨楼的美景与宴会的氛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楼阁敞湖中,蓬瀛四望通”开篇即展现出烟雨楼的宏伟与开阔,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四周皆是连绵不绝的美景。接着,“席分孤浦月,林响隔溪风”两句,通过“孤浦月”和“隔溪风”的描绘,不仅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清冷,也暗示了宴会的雅致与高洁。月光洒在孤寂的湖面上,与远处的山林相呼应,风声穿过树林,带来一丝丝凉意,增添了宴会的神秘感。
“夜久烟初散,谈高酒数空”则进一步展现了宴会的持续与深沉。夜色渐深,烟雾逐渐消散,人们在高谈阔论中,酒杯空空,却依然兴致盎然,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与宾客们的深厚情谊。最后,“归来还荡桨,渔火数星红”以轻快的笔调收尾,描绘了宴会结束后,众人乘船归去,湖面上点点渔火如红星般闪烁的情景,既温馨又充满诗情画意,完美地结束了这场别具一格的湖上盛宴。
整首诗通过对烟雨楼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宴会过程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然美、享受生活情趣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境。
客窗春梦破残更,骑从纷纷发县城。
霁色微茫兼曙色,角声呜咽杂鸡声。
漙漙湛露沾衣润,淡淡霏烟著树轻。
数里行来人迹少,远村灯火尚微明。
孤镫无奈,向颓墙破壁,为余出丑。
秋水蜻蜓无着处,全现败荷衰柳。
画里圈叉,图中黑白,欲说原无口。
祇应笑我,杜鹃啼到春后。
当日落魄苍梧,云暗天低,准拟藏衰朽。
断岭斜阳枯树底,更与行监坐守。
勾撮指天,霜丝拂项,皂帽仍黏首。
问君去日,有人还似君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