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下第出都呈南归诸友五首·其三》
《下第出都呈南归诸友五首·其三》全文
明 / 罗万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长铗驱驰日色沉,一樽对影倍萧森

凭将燕市和歌泪,洒到陵阳石里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铗(cháng jiá)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和歌(hé gē)的意思:

亦作“ 和哥 ”。 日本 的一种诗歌体。原有长歌和短歌之分,短歌附在长歌后面。后短歌单独发展,并取代长歌。长歌句数不限,五音句和七音句交替使用,再以七音句结尾。短歌每首五句,共三十一音,音节排列为五七五七七。现 日本 诗人所写和歌多为短歌。 郭沫若 《太戈尔来华的我见》:“在 日本 那种盆栽式的自然中,发生了 日本 的俳句与和歌。”
亦作“ 和哥 ”。1.应和他人之歌声而歌唱。《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高祖 帅羣臣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 南徐 游歷地,儻有和歌辰。”
(2).指多人应和而重复吟唱的一节歌曲。 许地山 《暾将出兮东方》:“‘君不见--暾将出兮东方……’往后又跟着一节和歌:‘暾将出兮东方。’”
(3).指酬和的诗歌。 明 王世贞 《黄中贵园亭小燕》诗:“莫轻钱积破,带马赠和哥。”

陵阳(líng yáng)的意思:指心胸开阔,气度高远,不受小节拘束的品质。

驱驰(qū chí)的意思:快速行驶或奔跑;迅速驱赶或驱逐。

日色(rì sè)的意思:指太阳的颜色,比喻光明和美好。

萧森(xiāo sē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没有人声喧哗的样子。

燕市(yān shì)的意思:燕市是一个指燕京的市集,比喻繁华热闹的场所或繁忙的市场。

阳石(yáng shí)的意思:指阳光下的石头,比喻事物被揭露或曝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落第后离别京城,前往南方与朋友相聚的情景。首句“长铗驱驰日色沉”以“长铗”象征诗人的志向与抱负,“驱驰”则展现了他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形象。随着日色渐沉,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现实的残酷。

“一樽对影倍萧森”一句,通过“一樽”(酒杯)和“对影”(与自己的影子相对),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哀愁。这里的“倍萧森”不仅指环境的清冷,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情绪的沉重。

“凭将燕市和歌泪,洒到陵阳石里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决心。燕市,这里可能借指京城或繁华之地,和歌泪意味着诗人将把心中的悲痛与希望化作歌声,寄托在音乐中。而“洒到陵阳石里心”,则是将情感的宣泄比作泪水滴入石头,寓意着即使外界环境再坚硬,内心的情感也能穿透一切,留下深刻的痕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低谷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努力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希望的憧憬,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作者介绍

罗万杰
朝代:明

罗万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9)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4)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5)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2)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2)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2)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