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城读史·其六》
《燕城读史·其六》全文
宋 / 罗公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千秋言致宰相匈奴已谓朝廷轻。

那知汉家故事,倒取屠贩公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公卿(gōng qīng)的意思:指官员,特指高级官员。

故事(gù shì)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2) (名)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构成]
偏正式:故(事
[例句]
故事情节。(作定语)

汉家(hàn jiā)的意思:指中国人的家庭、国家或民族。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屠贩(tú fàn)的意思:指残忍、凶恶的奴才或走狗。

匈奴(xiōng nú)的意思:指野蛮、残暴的人或势力。

言致(yán zhì)的意思:言语精致、言辞优美。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有故(yǒu gù)的意思:有故意味着有故事、有来历,形容事物有一定的背景或由来。

宰相(zǎi xiàng)的意思:宰相指的是国家的最高官员,也可引申为权力最高的人。

翻译
千年一次的话语献给宰相,匈奴人已经认为朝廷被轻视了。
谁知道汉朝有着这样的传统,竟然让屠夫商贩占据高位成为公卿。
注释
千秋:形容时间长久。
一言:一句话。
致:献给。
宰相:古代官职,辅佐君主处理政务。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朝廷:皇帝的统治机构。
轻:轻视。
汉家:指汉朝。
故事:历史传统或典故。
倒取:出乎意料地选取。
屠贩:屠夫和商人。
居:占据。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鉴赏

这首诗名为《燕城读史(其六)》,作者是宋代的罗公升。诗中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千百年来,一个普通人的智慧和才能被朝廷赏识,得以晋升至宰相之位,使得匈奴都感到朝廷对人才的重视不足。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指出历史上并非只有贵族或显赫出身的人才能占据高位,像屠贩这样出身低微的人也能成为公卿,这体现了古代社会选拔人才的多元性和不拘一格。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历史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用人之道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罗公升
朝代:宋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猜你喜欢

中秋夜泊武昌

两城相对峙,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0)

酬吴七见寄

曲江有病客,寻常多掩关。

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

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

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

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

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

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

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

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

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

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

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君本上清人,名在石堂间。

不知有何过,谪作人间仙。

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

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

(0)

浔阳三题·其一庐山桂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0)

听弹古渌水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

(0)

对酒自勉

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

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

荣宠寻过分,欢娱已校迟。

肺伤虽怕酒,心健尚誇诗。

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

犹堪三五岁,相伴醉花时。

(0)

荅微之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