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六(bǎi liù)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灯笼(dēng lóng)的意思:比喻事物明亮、显露出来。
动转(dòng zhuǎn)的意思:转动、移动。
二时(èr shí)的意思:表示时机、时刻。
露柱(lù zhù)的意思:指掩饰不住的破绽或秘密被揭露出来。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一样(yí yàng)的意思:相同、相等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一般(yì bān)的意思:通常,普遍
十二时(shí èr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泛指整个过程、全部事物。
三百六十日(sān bǎi liù shí rì)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比喻非常长久或永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师范所作的偈颂,以日常生活的寻常景象——灯笼与露柱的关系,寓言般地阐述了佛法的无常和空性的哲理。"法无去来,无动转相",意味着佛法不随时间或空间的转移而有所改变,强调的是事物本质的不变性。接下来的比喻形象生动,灯笼与露柱看似相互依存,实则互为映照,揭示出世间万物相互关联但又独立自存的微妙关系。
"灯笼挂在露柱边,露柱挂在灯笼上",这种循环往复的描述,暗示着世间万物都在不断流转中保持平衡。"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一般,一日十二时,时时一样",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恒定,无论日夜交替,始终如一,体现了佛教中的平等观和无常观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活场景,传达了禅宗关于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深刻见解,引导读者体悟到世间万物的无常和佛法的不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林默之居士惠酒居士山居方与世绝尚欲友此废人耶小诗举发一笑
不将鹅鸭恼比邻,林下萧然老幅巾。
乞与青州十从事,添成明月两閒人。